拓跋嗣挠挠头,傻笑着说:“这有什么难的,让汉人都学咱们鲜卑族的习俗,说鲜卑话,穿鲜卑衣,不就融合了嘛。父皇,您看这主意咋样?” 他脸上挂着一副天真的傻笑,完全一副不谙世事的模样。
拓跋珪气得拍案而起,大骂道:“荒谬!强行同化,只会激起民愤。你身为太子,如此浅薄无知,怎能担当大任?朕再问你,草原部落与农耕地区矛盾渐显,你有何良策化解?” 他站起身来,双手叉腰,怒目圆睁地看着拓跋嗣。
拓跋嗣愣了愣,想了许久才道:“要不把草原部落都赶到更远的地方去,别让他们靠近农耕区,这样不就没矛盾了。” 他歪着头,一副理所当然的样子。
拓跋珪气得浑身发抖,拂袖而去,留下一众大臣面面相觑,心中暗自揣测着太子究竟为何会有如此大的转变。大臣们有的摇头叹息,有的则露出幸灾乐祸的表情。
此后的日子里,拓跋嗣愈发 “变本加厉”。无论是处理政务,还是参与宫廷事务,他都表现得毫无作为。
在处理日常政务时,官员们呈上的奏折,他看都不看,随手一扔,说道:
“你们看着办吧,本太子相信你们。”
遇到需要决策的事情,他总是敷衍道:
“随便选一个,本太子没什么意见。”
每当官员们试图向他解释事情的重要性时,他就摆摆手,不耐烦地说:“哎呀,别啰嗦了,你们看着办就行。” 官员们无奈地看着他,心中充满了失望。
在宫廷事务中,有一次举办宴会,安排座位本是一件寻常事,他却故意将关系不和的大臣安排在一起,导致宴会上气氛尴尬,争吵不断。
面对众人的指责,他却嬉皮笑脸地说:“大家热闹热闹嘛,别那么严肃。” 当有人愤怒地指责他时,他就装作害怕的样子,躲在一旁,嘴里还嘟囔着:“我不是故意的,别凶我呀。” 弄得众人哭笑不得,毫无办法。
私下里,拓跋嗣也不忘在拓跋珪身边的亲信面前表现自己的 “无能”。
一日,拓跋珪的宠臣前来太子府传达旨意。拓跋嗣故意将府邸弄得杂乱无章,到处都是散落的书籍和衣物。他自己则衣衫不整,头发凌乱,醉倒在书房之中。
宠臣踏入书房,看到这一幕,不禁皱起眉头,连连摇头。只见拓跋嗣趴在桌上,旁边堆满了酒壶,嘴里还嘟囔着:“喝,接着喝……” 宠臣无奈地摇摇头,转身回宫,将在太子府所见所闻添油加醋地告知了拓跋珪。
拓跋珪听闻后,长叹一声,对拓跋嗣愈发失望,心中暗自思忖:难道朕真的看错了人?这太子竟如此不堪造就。
然而,拓跋嗣的 “表演” 并未就此停止,甚至在母亲刘夫人面前,他也依然表现得很无能。
一日,刘夫人将拓跋嗣唤至跟前,眼中满是忧虑与疑惑:“嗣儿,你近日究竟是怎么了?为何变得如此不像你自己?朝堂之上的传言,为娘也有所耳闻,你可知道为娘有多担心?” 她眉头紧锁,眼神中透露出深深的关切与担忧。
拓跋嗣心中一阵刺痛,但他深知不能表露出来。他低下头,装作满不在乎地说:“娘,您别管了,当太子太累了,我不想操心那些事。” 他故意说得漫不经心,试图掩饰内心的痛苦。
刘夫人看着拓跋嗣,眼中满是失望:“嗣儿,你肩负着重大的责任,怎能如此任性?你这样,让为娘如何放心?” 她微微摇头,眼中闪烁着泪光。
拓跋嗣偷偷抬眼看了看母亲,看到母亲眼中的失望,他内心痛心不已。
但此刻他也没有办法,为了保护母亲,为了不让母亲因为 “子贵母死” 的规定而被处死,此刻自己再多的委屈也是值得。他在心中默默对自己说:“母亲,您再忍一忍,孩儿一定会保护您的。”
与此同时,拓跋绍和贺氏母子二人,也得知了拓跋嗣的转变。他们心怀疑虑,暗中派人前去试探。
贺氏坐在华丽的宫殿中,神色阴沉地对拓跋绍说:“绍儿,你那太子哥哥近日行为古怪,本宫总觉得事有蹊跷。你派人去试探试探,看看他究竟在搞什么鬼。” 她眼神中透露出一丝怀疑与警惕。
拓跋绍点头称是,随即安排了几个亲信,乔装打扮后,前往拓跋嗣的居所。
亲信们见到拓跋嗣后,故意提及一些朝堂之事,试图引出他的真实想法。
“太子殿下,近日听闻边境战事紧张,您对此有何高见?” 一个亲信试探着问道。
拓跋嗣心中一紧,但脸上却依旧是那副傻兮兮的模样:“哎呀,打仗的事我可不懂,你们别问我。我只知道吃喝玩乐,这些烦心事别来烦我。” 说着,他还拿起一个果子,津津有味地吃了起来。
亲信们又问了几个问题,拓跋嗣都以各种荒诞可笑的回答应付过去。亲信们见状,心中暗自嘀咕:看来太子真的是变傻了。
就这样,拓跋嗣凭借完美的表演,骗过了拓跋绍和贺氏派来的人。
为何拓跋嗣会有如此好的演技?原来,在这些表演之前,慕容轩单独将他叫到一边。
慕容轩一脸严肃地对拓跋嗣说:
“嗣儿,在我的那个时代有一本书,名为《一个演员的修养》。在我前世所在的时代,这本书是让人成为出色演员的重要宝典。
在 20 世纪 90 年代,有个叫周星驰的人,就是凭借这本书,成为了一位出色的喜剧演员。我在中国人民大学读书的时候,熟读了这本书,这本书里内容,我如今依然清晰的记得。
我将书中的各种演技,以及周星驰的表演手法全部教授给你,你要好好领悟。” 说着,慕容轩便开始详细地讲解各种表演技巧,还不时地做一些示范动作。
随即,慕容轩将周星驰的各种无厘头的表演技法,全部教授给拓跋嗣。他教拓跋嗣如何夸张地表达情绪,如何在不经意间制造笑料,如何以看似荒诞的行为掩饰内心的真实想法。
拓跋嗣毕竟是聪明之人,很快便将这些表演手法全部学会。有了《一个演员的修养》这本书内容的加持,拓跋嗣才能在皇宫之中的表演如鱼得水。
随着时间的推移,拓跋嗣的 “无能” 表现愈发深入人心。朝堂上,大臣们看向他的目光中,不再有往日的敬重与期待,取而代之的是惋惜与不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