审讯取得口供只是第一步,追回被贪墨的巨额税银,更是艰巨的任务。
那些涉案的豪商巨贾,早已闻风转移了大量财产。查抄到的现银有限,更多的是地产、店铺、货物、乃至海外难以追索的投资。
一场围绕财产的博弈激烈展开。
商贾们哭穷卖惨,声称家产早已亏空;他们的家眷则四处活动,试图通过尚存的关系网,向省垣乃至京中施压。
要求“酌情处理”,“勿要竭泽而渔”;更有甚者,暗中威胁利诱办案胥吏,试图隐匿财产。
姜淮对此毫不手软。他一方面派出精干账房,仔细核查每一家商号的真实账目,追踪资金流向;另一方面,利用王命旗牌,强行拍卖已被查抄的货物、店铺、田产,快速变现。
对于试图说情施压的,无论是来自省垣哪位官员的信件,他一概以“奉旨办案,王命在身”为由,顶了回去,态度强硬,不留丝毫情面。
“姜大人,得饶人处且饶人,何必将事做绝?这些商户盘踞多年,背后关系复杂……”一位省里派来的官员“好心”劝道。
姜淮冷眼看去:“陛下要的是水落石出,追回国帑。
若事事讲情面,留余地,则贪墨永无肃清之日!本官奉旨办案,只知国法,不知情面!”
他的强硬,虽然得罪了不少人,却也极大地推动了追赃的进度。一船船白银、铜钱被装箱,通过漕船,源源不断运往京师户部。
皇帝闻奏,龙心大悦,再次下旨褒奖。
案件审理渐近尾声,一份份认罪书、判决书被整理出来。涉案官吏、商贾,根据罪行轻重,或判斩首、或流放、或抄家、或革职罚银。
江宁官场和商场为之一空,但也为之一清!
市舶司被彻底清洗,由户部直接委派新任官员接管,并制定了更为严格透明的税则和监管制度。
码头上的“规礼”被明令禁止,横行霸道的“揽头”被一扫而空,贸易秩序反而因为公平透明而更加繁荣。
姜淮并未停留在清算层面。他趁势推动了一系列善后与重建措施:
将追回的部分赃款,用于真正加固海塘、完善码头设施,兑现了他当初“修缮码头”的承诺。
整顿府衙吏治,提拔了一批在案件中表现正直、能力尚可的底层胥吏,清退了害群之马。
出台鼓励合法海贸的章程,吸引更多正当商人前来经营。
数月之后,江宁港焕然一新。虽然经历了一场巨大的风波,但痼疾已除,生机焕发。
商人们虽然心有余悸,但也对更加公平的环境表示欢迎。百姓更是拍手称快,称姜淮为“姜青天”。
这一日,秋高气爽。姜淮再次来到三江口码头。眼前依旧是帆樯如林,人货辐辏,但氛围已与初来时截然不同。税吏依章办事,力夫秩序井然,路面整洁通畅。
海风吹拂着他的官袍,带来远方海洋的气息。他剧烈地咳嗽了几声,脸色因连日劳累而愈发苍白,但眼神却依旧清亮。
一场风暴,终于过去。他用几乎赌上一切的决绝,换来了这片海疆的暂时清明。
然而,他深知,吏治如水,疏浚之后,仍需常抓不懈。眼前的平静能维持多久,仍是未知数。
皇帝新的旨意也到了。旨意中对他再次大加褒奖,赏赐丰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