李信若有所思:\"愿闻其详。\"
李明衍转过身,目光深邃:\"堵,是守成之道。如同魏国信陵君的选择,明知不敌,却依然坚守城池,以空间换时间,以退让求生存。这种选择看似懦弱,实则是一种智慧——知道自己的极限,不做超出能力的事。\"
\"而疏,\"他走到右边的玉璧前,\"是进取之道。如同秦国,东出函谷,席卷天下。但进取的代价是什么?如果盲目自信,如同春申君灭鲁,却并没有重现楚国的强大,而是无数的白骨,是生灵涂炭。\"
阿漓轻声道:\"所以这道门在问我们,是选择安于现状的平静,还是选择改天换地的豪情?\"
\"不。\"李明衍摇头,\"它在问我们,懂不懂得什么时候该守,什么时候该攻。\"
他拿起左边圆形的玉璧,又拿起右边流水形的玉璧,将两块玉璧同时放入石门中央的一个隐蔽凹槽中。
\"真正的智慧,不是非此即彼,而是知进知退,能守能攻。\"
话音刚落,石门发出轰隆声响,缓缓向两侧打开。
众人穿过第一道门,又是一段甬道。这次的甬道更长,墙壁上的雕刻也更加精美——那是一幅幅治水的场景,有开山凿石的,有疏通河道的,有修建堤坝的...
第二个石室比第一个更大。石门上的文字更加深奥:
\"天下之大,岂能尽握?王者开疆,当止于何处?\"
阿漓继续翻译:\"无止者,四海之内皆王土,虽劳民伤财,却可一统山河。有止者,量力而行知足常乐,虽疆域有限,却可国泰民安。\"
这次的选择更加艰难。石门前摆着一张石桌,桌上是一幅地图——那是九州的地图,山川河流清晰可见。地图旁边有两支石笔,一支刻着\"进\"字,一支刻着\"止\"字。
李信看着地图,眼中闪过炽热:\"这还用选吗?当今大王志在统一天下,自然是进!\"
\"将军,\"李明衍轻声打断他,\"你可知道,为什么历代君王都想一统天下,却少有成功者?\"
不等李信回答,他继续道:\"因为他们不知道自己的极限在哪里。商纣王想要征服东夷,结果国破身死;周幽王想要扩张西戎,结果被犬戎所灭。\"
他拿起那支刻着\"止\"字的石笔,在地图上画了一个圈:\"真正的疆域,不是地图上的线条,而是你能够有效管理的范围。超出这个范围,即便占领了,也守不住。\"
\"可是,\"张苍插话道,\"如果不进取,岂不是坐以待毙?\"
李明衍微微一笑:\"谁说止就是不进取?\"
他又拿起刻着\"进\"字的石笔,在刚才画的圈外又画了一个更大的圈:\"进,是扩大自己的能力边界;止,是认清当前的能力极限。真正的智慧,是在能力范围内进取,在极限之处知止。\"
说着,他将两支笔同时按在地图的中心。
石门再次开启。
第三个石室最为宏大,穹顶高耸,四壁镶嵌着发光的宝石,将整个石室照得通明。
最后一道石门巍然矗立,门上的文字如同天书:
\"既得天下,当以何治之?竭泽而渔,集天下之力成就千秋伟业?休养生息,与民共享太平盛世?\"
这一次,没有玉璧,没有石笔,只有两条路——左边的路上刻着无数宏伟的建筑图案,有城池、有水道;右边的路上刻着田园牧歌的场景,有农人耕作、有孩童嬉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