繁体版 简体版
星星小说网 > 网游科幻 > 冰阳之歌 > 第339章 采访浙江师范大学念起初恋函大丁莉莉

第339章 采访浙江师范大学念起初恋函大丁莉莉(第2页/共2页)

公告:服务器硬盘损坏造成数据丢失!请重新注册用户。造成不便,敬请谅解!

那年夏天,暴雨连着下了三天。我们刚从印刷厂取了报纸,没带伞,只能抱着油纸袋往邮局跑。雨水顺着头发往下淌,油纸袋根本挡不住雨,油墨顺着报纸流下来,染蓝了丁莉莉的白衬衫,像开了一片蓝盈盈的花。她却只顾着把报纸往怀里揣,说不能弄湿了读者的地址。到了邮局,我们蹲在屋檐下一张张分开晾晒,她忽然指着我染蓝的指甲笑:“你看,咱们也成诗人了,连手指头都带着墨水香。”

雨停的时候,天边出了道彩虹,挂在邮局的红砖墙上。丁莉莉捡起一张被雨水泡得发皱的报纸,忽然念起上面的诗:“蝉鸣是夏天的标点符号,落在荷叶上,成了露珠……”她的声音很轻,却像羽毛一样搔着心尖,我望着她被雨水打湿的辫子,忽然觉得,这世上最动人的诗,或许不是写在纸上的,而是藏在某个暴雨天的屋檐下,藏在染蓝了衬衫的油墨里。

后来丁莉莉要去深圳了。她父亲在那边的工厂找了份工作,催她赶紧过去。临走前一晚,我们坐在宿舍的木板床上,翻着《蓓草报》的合订本,那是她用硬纸板和棉线一点点装订起来的,封面写着“第一辑”“第二辑”,边角都磨圆了。她把合订本塞进我怀里,说:“你接着办下去吧,我在深圳也给你投稿。”扉页上有她新写的字:“草会枯,芽会再长”,字迹比当年在食堂案板上写的有力多了,却还是带着点抖,像怕被风吹走似的。

送她去车站那天,她背着那个旧帆布包,辫子上的红绳换成了新的。火车开动时,她从车窗里探出头,手里举着本《蓓草报》,大声喊:“别忘了登我的稿!”风把她的声音吹得断断续续,我站在月台上,看着火车变成一个小黑点,忽然发现手里的合订本被泪水打湿了,油墨晕开,把“丁莉莉插画”那几个字泡成了一片蓝。

“老师?李教授来了。”学生的提醒把我拽回现实。走廊那头走来一位鬓角斑白的女教授,穿着米色风衣,笑容温和得像春日的阳光。“抱歉来晚了,刚在整理旧稿,看到些有意思的东西。”李教授伸出手,她的指尖带着墨水的淡香,和记忆里丁莉莉的味道很像。

采访在文学院的会客室进行。窗外的雨已经停了,阳光透过香樟树叶,在地上织出斑驳的光影。说到当代文学的民间力量,李教授忽然从包里拿出一摞泛黄的报纸:“你们年轻时有没有过办刊物的经历?我最近整理父亲的遗物,发现他收藏的这份《蓓草报》,说是当年在函大教书时,两个女学生办的,字里行间全是生命力。”

我看着那些熟悉的版面,报头的迎春花还是用三种蜡笔涂的,“老草”的文章旁边,还有丁莉莉画的小插图——一棵歪歪扭扭的草,顶着颗露珠。李教授指着报纸角落的插画签名,说:“我父亲总说,这个叫丁莉莉的姑娘,画里藏着光。”

我的眼眶忽然热了。原来那些被我们小心翼翼珍藏的时光,早已像草籽一样,落在了意想不到的土壤里,悄悄发了芽。李教授说,她父亲临终前还在念叨,不知道当年办报的两个姑娘,现在是不是还在和文字打交道。“他说,真正的文学,从来不在庙堂之上,而在屋檐下、路灯旁,在那些愿意为几个字熬到深夜的人心里。”

采访结束时,李教授赠我一本她新出的散文集,扉页题字是“文字如草,生生不息”。我握着书走出教学楼,看见阳光正透过云层落在草坪上,草叶上的水珠闪着光,像极了丁莉莉当年画笔下的星星。

手机忽然震动了一下,是条陌生号码的短信,只有一张照片:深圳的某个旧书市场里,玻璃框里摆着一本《蓓草报》合订本,旁边的标签写着“民间文学珍品”。照片下面还有一行字:“路过看到的,想起咱们当年在邮局屋檐下晒报纸的日子——莉莉。”

我站在浙江师范大学的香樟树下,忽然笑了。原来有些名字,有些时光,真的会像草籽一样,无论埋在记忆的哪片土壤里,总会在某个不经意的瞬间,带着湿润的气息,悄悄冒出来。就像此刻,风里飘来的桂花香里,我仿佛又听见丁莉莉笑着说:“你看,咱们这些草芽子,不都好好长着呢吗?”

远处的教学楼传来下课铃声,年轻的学生们说说笑笑地走出来,手里捧着书,眼里闪着光,像极了三十年前的我和丁莉莉。我握紧怀里的《蓓草报》合订本,忽然明白,所谓珍藏,从来不是把往事锁进抽屉,而是让那些时光里的温暖,像草一样,在岁月里生生不息。

您阅读的小说来自:星星小说网,网址:www.xiaoshuoxx.com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(第2页/共2页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