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老兵之家”举办了一次特别展览。展出的不仅是老兵的勋章和照片,还有他们的故事和手艺。展览吸引了大量市民参观,甚至有不少学校组织学生来学习。
展览最后一天,一位特殊客人悄然前来——宋霆野的老上级,已经九十高龄的杨将军。老人坐着轮椅,仔细观看每件展品,在宋霆野的照片前停留良久。
“小宋啊,”老将军声音颤抖却目光如炬,“你带了个好头。我们这些老骨头,还能发光发热。”
宋霆野立正敬礼:“报告首长,这是我们应该做的!”
老将军点点头,对身旁的秘书说:“记下来,以我的名义,给‘老兵之家’捐款。让更多的老兵老有所依,老有所为。”
这个消息经媒体报道后,“老兵之家”获得了更多关注和支持。更让人惊喜的是,有关部门主动联系,希望将这一模式推广到全国。
面对突如其来的成功,宋霆野保持了军人特有的冷静:“我们不做表面文章,要踏踏实实为老兵服务。”
孟沅补充道:“最重要的是让每位老人感受到尊重和关爱。”
夕阳西下,忙碌的一天结束了。宋霆野和孟沅手牵手走在回家的路上,影子被拉得很长。
“累了吗?”宋霆野关切地问。
孟沅摇摇头,微笑:“充实而快乐。你呢?”
“我也是。”宋霆野停下脚步,深情地看着妻子,“谢谢你,陪我走过了青春,又陪我度过了晚年。”
孟沅靠在他肩上:“因为有你,我的生命才完整。”
深秋的bJ,金黄的银杏叶铺满了“老兵之家”的小院。宋霆野站在院中央,望着已经略显拥挤的活动中心,眉头微蹙。自从“老兵之家”声名远播后,前来参加活动的老人越来越多,原本宽敞的空间如今已捉襟见肘。
“老宋,发什么呆呢?”刘大山拄着拐杖走来,顺着他的目光望去,“是不是又在想扩建的事?”
宋霆野点点头:“老班长,您看咱们这小院,现在都快转不开身了。我想着,是不是该找个更大的地方?”
这时,孟沅端着茶盘从活动室出来,听到他们的对话,接话道:“我昨天去社区开会,听说老纺织厂那片空地要改造,或许我们可以争取一下。”
老纺织厂位于社区中心,占地广阔,厂房已经闲置多年。如果能将那里改造成新的“老兵之家”,不仅能容纳更多老人,还能增设医疗室、图书馆等功能区。
这个想法让三人都兴奋起来。当晚,宋霆野就召集核心成员开会讨论。予安和周缝连夜赶制设计方案,予宁则负责对接政府部门。
然而,理想很丰满,现实却很骨感。第一次去街道办咨询,工作人员就给他们泼了冷水:“老纺织厂那块地已经有开发商看中了,准备建商业综合体。”
“可是,我们这是公益项目啊。”孟沅试图争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