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不列颠国会使团踏上高卢的凡尔赛宫土地,双手递上出兵东印度的照会时,马扎然握着羊皮纸的手指微微收紧,脸色格外复杂。
他心里比谁都清楚,高卢刚经历叛乱,国库空虚,兵力也捉襟见肘,实在抽调不出更多精锐去海外;
可东印度那块满是香料与黄金的“鲜美蛋糕”,他又绝不愿让不列颠人独自享用——
一旦不列颠独占东印度利益,高卢在海外殖民的话语权只会越来越弱,日后再想插足就难了。
纠结了大半日,马扎然还是决定去见路易十四。
让他意外的是,这位八岁的小国王竟显出了远超年纪的果断。
听完马扎然关于东印度局势和不列颠邀请的汇报,路易十四小手紧紧攥着王座的鎏金扶手,稚声却坚定地说道:
“调用西非的海上护卫队。”
他清楚这支舰队的规模——
标准的中型舰队配置,有三艘能扛火炮的主战舰、十六艘负责补给的辅助战舰,
“留下一艘主战舰和六艘辅助战舰守着西非殖民领,剩下的都派去东印度。”
顿了顿,他又补充,
“再从北非的阿尔及利亚殖民地调一千八百名火枪兵,跟着舰队一起出发。
至于统帅人选,就由马扎然先生定吧。”
这番话里藏着的政治清醒,连见惯了朝堂纷争的马扎然都暗自惊叹。
路易十四明知按律法自己能做最终决策,却刻意不专权——
他清楚成年之前,自己还得仰仗马扎然稳定朝局、压制贵族,所以主动将统帅任命权交给对方,既是示好,也是给予重臣足够的尊重与权力,避免君臣之间产生嫌隙。
马扎然自然满心欢喜,躬身行礼时,眼底难掩笑意。
统帅人选由他决定,意味着他能安插自己的亲信——
不仅能让家族借机插手西非的军事事务,还能给追随自己的势力分一杯东印度的“羹”,进一步巩固自己在王宫的地位。
他当即恭敬领命,退出王宫后,脚步都轻快了几分,心里已经开始盘算:
选谁当统帅既能镇住军队,又能完全听自己的指挥,还能借着这次出兵,为自己和家族谋取更多利益。
荷兰人本就与不列颠是海上盟友,面对东印度的共同威胁,自然没有不支持的道理。
他们只用了三天就做出决定:
将大西洋防御舰队的十二艘战舰全数调拨给不列颠指挥,这样既符合双方的盟友利益,也能集中力量应对僵尸威胁。
不过荷兰人也留了后手——
和高卢人的配置思路类似,他们特意从北海舰队里留下四艘战舰,继续负责打击海域里的海盗,确保本土与南非殖民地之间的矿产贸易航线不受影响,毕竟这是荷兰东印度公司的命脉。
至于逃亡来的查理一世,想要隐瞒消息的方法很多,与不列颠国会的交易,显然没有必要让他知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