此时是1646年10月22日,不列颠刚完成历法调整——
此前沿用了数百年的旧儒略历,比实际太阳历慢了十一天,如今虽改用新的儒略历,可实际时间仍比欧洲大陆晚了七天。
国会索性借着这个由头,商议决定延长今年的圣诞节假期,从原本的三天改成七天,顺便让民众慢慢适应新历法,将时间彻底与大陆同步,省得后续外交文书、贸易合约再出时间差的岔子。
没等小约翰离开伦敦,国会就召开了紧急会议。
会上,秘书捧着那本记录册,正式提起了相关议案,标题格外醒目:
《疑似东印度亡灵巫师攻占不列颠领土的若干问题》。
会议由执政官克伦威尔主持,他穿着深色常服,坐在主位上,眼神锐利地扫过在场议员——
如今国会早已打败王党军队,查理一世逃去了荷兰,不列颠的军政大权,全由国会说了算。
“我们需要一场海外战争。”
一位来自约克郡的议员率先起身,语气坚定,
“国会刚掌权不久,民间还有不少支持王室的声音,正好借此战证明,我们比王党更有能力守护不列颠的殖民利益,更适合统治这个国家。”
但这话刚落,另一位戴眼镜的议员就立刻补充:
“东印度不是我们一家的地盘,西班牙在南美、葡萄牙在果阿,他们都在那里有巨额殖民利益,这事不能只让不列颠出头,所有牵涉到的国家,都该派兵联合应对,军费也得一起分摊。”
争论从清晨持续到午后,议员们吵得面红耳赤,连午餐都只是简单啃了面包。最终总算达成共识:
不列颠必须占据主导地位——
这支可能组建的联军,必须由不列颠将领来指挥。
毕竟是不列颠先发现的活僵威胁,也最先掌握了详细情报,理应在后续行动中掌握主动权,其他国家的军队只能作为辅助。
国会很快正式决议出兵东印度,文书刚加盖完印章,外交团队便带着照会马不停蹄地赶往欧洲大陆,开启斡旋。
他们首先登门的是西班牙、葡萄牙、高卢和荷兰,还有在东印度有贸易据点的丹麦——
这些国家都在当地有直接利益,是联军的核心争取对象;
随后又向瑞典、神圣罗马帝国,甚至梵蒂冈教廷发出了邀请。
不列颠的态度很明确:
愿意拿出东印度三成的香料贸易分成作为“蛋糕”分享,至于接不接受邀请、愿不愿意派兵,就看这些国家能不能抓住机会。
此时的高卢,王座上坐着的是年仅八岁的路易十四——
这位日后将被尊为“太阳王”的法兰西皇帝,眼下还只是个穿着宽大王袍、需要辅政大臣搀扶的幼主。
路易十三临终前,特意为他留下了两位核心重臣:
首席辅政大臣马扎然,以及掌管宗教事务的大法兰西教区红衣主教黎塞留。
两人刚联手平定了“投石党”叛乱,国内贵族要么被打压,要么被迫臣服,势力正处于重新洗牌的阶段,局势尚未完全稳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