繁体版 简体版
星星小说网 > 历史穿越 > 学名张好古 > 第586章 鹰嘴崖

第586章 鹰嘴崖(第1页/共2页)

公告:服务器硬盘损坏造成数据丢失!请重新注册用户。造成不便,敬请谅解!

话说分别不是一日,郑芝龙自回福建,把那些难民送到台湾。

郑芝龙站在甲板上,海风卷起他褪色的披风 。台湾的轮廓正从雾中浮起。

十万难民蜷缩在船舱里,像被潮水冲散的种子。临行前,张好古将一纸文书塞进他手中:“此去,当为苍生谋一处活路。”

船靠岸时,宋应升的官轿已候在码头。这位知府素以干练闻名,此刻却难掩激动:“郑将军,宋某在此谢过,请到府衙一叙。”

郑芝龙哈哈一笑“此时郑某归心似箭,急于回家 ,今受督帅大人之托,送十余万人来台,无一伤亡,郑某重任完成,就此别过宋府台,你我相近,待过些日子,再来叨唠宋府台。”说完便扯帆归福建去了。

早有文书过来,宋应升知道这些人有党还醇带领,两人见了面,党还醇把张好古的书信递交给宋应升,宋应升看过后,心里也就有了数,前面有孙元化的例子,更何况党还醇只是被俘 ,更没什么犯错,再说事情有张好古兜底。

难民自有安上达,杨怀民等约束,便和党还醇去了府衙。

此岛虽荒,却可成沃土!”他展开地图,指尖划过山脉的走向,“中、南、北三处,依山傍水,西连成片,可御风浪,可耕可渔。党兄可带难民在台中开辟家园,所有用费,皆有宋某筹集。”

难民们扛着锄头,踏过荆棘丛生的土地。宋应升与党还醇策马勘察,见山势如龙脊,西侧平原广袤,遂定下“三足鼎立”之局:中部为粮仓,南部辟渔港,北部筑防隘。宋应升亲率衙役丈量田亩,将荒地分作“百户一里”,又调来福建的稻种与工匠。

自此十万难民安心治家种地。安顿好后,党还醇告诉难民们,现在安顿好了,也应该报效张督帅救命之恩,也是为了保家卫国,希望青壮加入大明军队,吃够苦头的难民踊跃参军,很快就凑成了一支万人大军。

台湾的驻扎军队中也有一些护国军老兵,宋应升便派了些人日夜操练这支新成立的军队,到时交到张好古手里。

张好古带着护国军,和水师去了宁海城。

崇祯十一年腊月初九。宁海城的轮廓终于出现在视野中。张好古站在船头,望着那高耸的城墙,心中盘算着如何进城。然而,当他率军抵达城下时,守备却只是看了看他的官印,便冷声道:朱国栋大人已在关城,未得他令,何人敢开城门?

张好古皱眉。朱国栋虽是同僚,但驻守山海关,权力甚至在他之上。成均在一旁握紧了刀柄,低声问道:大人,要不要强行进城?张好古摇摇头:不可。朱国栋若不肯配合,我们孤军深入,必遭清军围剿。

于是,他决定亲自前往山海关,与朱国栋交涉。成均率一团精锐护送,一行人顶着风雪,向山海关疾驰而去。

山海关的城楼巍峨耸立,朱国栋在辕门内接见了张好古。两人虽是同僚,但朱国栋素来谨慎,对张好古的激进作风并不欣赏。

张大人,辽阳大捷,可喜可贺。朱国栋拱手道,语气却冷淡。

朱大人过誉。张好古也不客气,直入主题,清军虽败,但主力未损。若从青龙关一带袭扰,可断其粮道,迫其退兵。

朱国栋却摇头:长城防线空虚,若清军反扑,关内必乱。张大人,朝廷已严令,不得擅动。

张好古握紧佩剑,声音低沉:朱大人,若不趁此机会,清军卷土重来,你我皆难逃罪责。

您阅读的小说来自:星星小说网,网址:www.xiaoshuoxx.com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(第1页/共2页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