?火器补充?,保持火力优势,抵消清军人数优势。
?粮草无忧,避免因断粮导致的士气崩溃。
化整为零?,小股部队频繁袭扰,消耗清军锐气。
?海上补给?,确保一旅的持续作战能力。
?偷袭粮草?,仿效官渡之战,破坏清军补给线。
?伏击小股部队?,积累小胜,削弱清军士气。
补给线就是生命线?,
护国军的海上补给线,不仅是生存保障,更是战略反击的支点。通过独立补给与灵活战术的结合,护国军得以在实力悬殊的对抗中占据主动。历史证明:?战争的胜负,往往取决于谁掌控了补给与机动的平衡?。
对于补给这方面,护国军还是有一定优势的 要是寻求地方协助,都不一定能筹到足够的粮食,就像登莱作乱,一只鸡引起的骚乱,就是饿的,穷的。
对于情报的搜集,张好古一向是很重视的。袁飞的二团几乎全都撒出去了,就连袁飞,也亲自去了一线搜集情报去了。
目前就是成均的一团,散落在楸木沟周边,主要是保护张好古的指挥部。
黄祥 孙临,黄蜚,也带人出去打游击去了。也是屡有收获,常常遇到清军的游兵散勇,但是大的斩获没有。
楸木沟指挥部,张好古用针挑亮油灯,将情报地图铺在斑驳的榆木桌上。
灯影摇曳间,他布满血丝的眼睛扫过袁飞二团撒出去的标记点——从北面的黑松林到南边的断魂崖,二十多个以班为单位的侦察小组像蛛网般覆盖着方圆百里的要隘。
情报员王麻子突然撞开草帘,带进一阵夜露的寒气:袁团长亲自带队截获了清军粮道图!张好古指尖在地图上划过一道弧线,正好圈住黄祥游击队活动的区域。
告诉黄祥,明日务必在白相沟设伏。他蘸着茶水在桌面画出交叉的叉号,这是与袁飞约定的紧急联络暗号。当三更时,他仍伏案核对各路人马传回的密信,烛泪在青砖地上积成小小的蜡池。
白相沟的晨雾还未散尽,黄祥的游击队已潜伏在嶙峋的乱石后。三十多名队员披着蓑衣,草帽边缘插着伪装用的枯枝,枪管用油布裹得严严实实。
三日前截获的清军腰牌此刻别在黄祥腰间,这让他能大摇大摆混进山下的茶棚。伙计,来碗粗茶!他故意用官话呵斥跑堂的,余光却瞥见棚外拴着的三匹战马——鞍鞯上绣着镶红旗的云纹标记。
黄蜚突然按住他颤抖的手腕,这个平日话多的年轻人此刻像只警觉的猫,食指在茶碗边缘敲出急促的节奏:哨兵换岗了,寅时三刻。
话音未落,远处传来铜锣声,清军斥候正驱赶着驮盐的骡队经过岩下。黄祥的短刀在掌心转了个花,刀柄上缠的布条——这是他们对付追兵的秘方。
当领头的清兵弯腰提鞋时,黄蜚的鸟铳已从岩缝中探出,硝烟混着晨雾漫开,惊飞了整片山林的麻雀。
硝烟未散的鹰嘴岩下,黄祥正用匕首刮取清兵腰牌上的火漆印。突然山道传来急促的马蹄声——成均亲率三十名骑兵疾驰而来,马蹄铁在青石板上迸出火星成均亲率三十名骑兵疾驰而来。
黄蜚的鸟铳还冒着青烟,成均已翻身下马,督帅急令。
黄祥展开信纸时,成均的佩刀已横在茶棚立柱上,清军一支辎重队明晨过柏木木沟,你们必须劫下军火辎重。
孙临突然从盐袋后探出头,掌心躺着半枚断裂的虎符:刚在骡队截获的,但缺了另一半。成均的瞳孔骤然收缩,他扯下自己的护腕,黄蜚带人去黑松林找袁飞,其他人跟我走。当马蹄声再次响起时。
护国军的几位主要将领,都集中这里了,简单商量一下,各自带人去柏木沟设伏。
早上的雾还没散尽,一队清兵从山根的拐角处出现了,赶着从百姓家里抢的牛车。
晨雾像浸透的棉絮般缠绕着柏木沟的山梁,护国军的将领们蹲在临时搭建的草棚里,用匕首在泥地上划出作战路线。
张好古的短靴碾碎了一截枯枝,他的手指戳向地图上标注的柏木沟岩:袁飞带五十人卡住东侧隘口,黄祥的百人负责截断退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