发送键按下的瞬间,陈景辰的指尖还残留着屏幕的微凉。他把手机轻轻放在桌角,目光重新落回摊开的安全台账上,可那些工整的字迹此刻却像活了过来,在眼前晃晃悠悠,最终都化作施清研站在拆架区的身影——她穿着那件浅灰色的羽绒服,风把衣摆吹得猎猎作响,手里紧紧攥着的安全规范被阳光照得透亮,仿佛能透出字里行间的力量。
窗外的阳光越发明媚,金沙江的水汽顺着风飘进办公室,带着点湿润的暖意。陈景辰想起自己刚入行时,师傅李高德说的那句话:“干安全,就得有副硬骨头,不然撑不起那些沉甸甸的责任。”那时他似懂非懂,直到亲眼见过事故现场的惨烈,直到看着施清研在三直管被刁难时依旧挺直的腰杆,才真正明白“硬骨头”三个字的分量。
手机“叮咚”响了一声,是施清研的回复,只有一个字:“谢。”后面跟着个太阳的表情,金灿灿的,像她此刻努力扬起的笑脸。
陈景辰忍不住笑了,指尖在屏幕上敲出:“晚上记得查收资料,别又熬夜看现场。”
“知道啦,你也是,不要太拼命的工作。”
他收起手机,拿起桌上的红马克笔,在“隐患整改闭环”那一页画了个小小的向日葵,花盘里写着“安全”两个字。笔尖划过纸张的“沙沙”声里,他忽然觉得心里的沉重淡了些——或许,他们现在能做的,就是在各自的战场上守住那点光。施清研在威信县的拆架区,他在巧家的金沙江旁守着装修,隔着几百公里的山路,却因为同一份信念,把脚步站得同样稳。
下午去现场巡查时,陈景辰特意绕到阳台的防护栏边。新刷的黄黑警示漆在阳光下格外醒目,班组老杨正带着工人检查立杆的垂直度,手里的卷尺拉得笔直。“陈哥,你看这间距,刚好符合规范,误差不超过两公分。”小张笑着说,眼里的认真和施清研如出一辙。
“不错。”陈景辰拍了拍他的肩膀,“再检查下扫地杆,上次发现有处松动。”
“早弄好啦!”老杨从口袋里掏出整改单,“你看,照片、签字、复查记录,一样不少。”
陈景辰接过整改单,看着上面密密麻麻的字迹,忽然想起施清研整理的台账。原来认真这东西,真的能像蒲公英的种子,落在哪儿,就在哪儿生根发芽。哪怕九直管的土壤再贫瘠,只要她肯坚持,总有一天能长出点不一样的绿意。
回到办公室,他打开电脑,把注册安全工程师的资料仔细分类打包。课件里有他当年做的笔记,用红笔圈出的重点旁,还写着“说这里容易考”;真题集的最后几页,夹着两张泛黄的草稿纸,是两人当年为了争论一道案例分析题,画得乱七八糟的思维导图。
附件里,他加了个新文档,标题是“现场应急小技巧”。里面记着些施清研可能用得上的法子:比如遇到不配合的工人,可以先聊家常再讲规范;比如发现重大隐患时,立刻拍下视频发工作群,让更多人看到;比如实在撑不住了,就想想那些因为安全措施到位而平安回家的工人——“他们的笑脸,就是咱们坚持的理由”。
点击发送时,窗外的天色已经暗了下来,巧家的星星比镇雄的更亮,一颗一颗缀在墨蓝色的天上,像无数双注视着大地的眼睛。陈景辰想起施清研说过,她最爱看工地上的星星,“那么多,像安全网的网眼,总能兜住些什么”。
手机震了震,施清研发来一张照片:威信县的夜空里,也缀着稀疏的星,照片角落能看到拆架区的警戒绳,在风里轻轻摇晃,像条守护的手臂。她的消息跟着进来:“资料收到了,谢谢。”
陈景辰望着窗外的星,忽然觉得,他们就像这星星,或许各自的光芒都很微弱,却始终在自己的位置上亮着,照亮一小块属于自己的天空。施清研在威信县的拆架区,他在巧家的深基坑边,看似遥远,却因为同一份对安全的执着,在夜色里连成了片温暖的光。
他回复道:“星星挺亮的,注意保暖。”
放下手机,陈景辰拿起那支红马克笔,在自己的名字旁边,又画了颗小小的星。笔尖透过纸背,在桌面上留下个浅浅的印记,像在说:这条路很难,但只要有人一起走,就不算孤单。
夜色渐深,办公室的灯还亮着,照亮摊开的安全台账,照亮那朵小小的向日葵,也照亮两个安全人在不同战场写下的,关于坚守与希望的注脚。或许未来还有更多的风雨,或许现实的阻力依旧顽固,但只要那点光不灭,这条路就值得走下去。
就像此刻,巧家的星和威信县的星,都在天上好好地亮着。这就够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