杨开无奈地说:“张干部,我原本想运到江岛去卖,可这政策、运输各方面都不允许啊。”
村长也在一旁附和:“是啊,再这么拖下去,菜都要坏了。”
张干部沉思了一会儿,说:“我看这样,咱们先在县里打开销路。我去联系一下县里的供销社、食堂这些地方,看看他们有没有收购的意向。”
杨开眼睛一亮,说:“这是个办法。但咱们的产量有限,要是县里消化不完怎么办?”
张干部笑了笑,“咱们还可以联系周边的县城。现在大家物资都缺,咱们这新鲜的大棚蔬菜肯定受欢迎。”
于是,在张干部的牵线搭桥下,杨开和村长开始忙碌起来。他们先是和县里的供销社对接,把一部分蔬菜送到了供销社的仓库。供销社的工作人员看到这些新鲜的黄瓜、西红柿,都赞不绝口。
“这菜的品质真好啊,在咱们这可不多见。”供销社的李主任说道。
杨开笑着说:“李主任,以后咱们还会扩大产量,保证供应。”
接着,他们又联系了县里的几家食堂,把蔬菜送了过去。食堂的师傅们用这些蔬菜做出了一道道美味的菜肴,受到了大家的好评。
然而,大棚里还有不少蔬菜剩余。
杨开站在大棚前,望着那一片生机勃勃的蔬菜,心中有了新的打算——跳过市里,直接往省城销售。
“现在县城就这么大的量,要想让咱这大棚蔬菜产业真正发展起来,得去省城试试。”杨开在大队部和村干部们说道。
村长皱着眉头:“杨开啊,省城那么远,咱这运输、销售啥的都没经验,能成不?”
杨开坚定地说:“咱得试试。大城市人口多,物资消耗大,就算大家日子都不好过,但对新鲜蔬菜的需求肯定比咱这县城大。而且省城就算物质紧缺,可消费能力也比咱这强。”
大家听了杨开的话,虽还有些担忧,但也都觉得值得一试。于是,杨开开始着手准备前往省城。他和几个年轻力壮的村民一起,挑选了一批品质最好的蔬菜,装上了村里唯一一辆破旧的卡车。
经过几天几夜的颠簸,卡车终于驶入了省城。省城的街道上车水马龙,高楼大厦林立,和西北小县城的景象截然不同。杨开带着村民们,先找了个便宜的旅馆住下,然后就开始四处打听蔬菜市场的情况。
他们来到省城最大的蔬菜批发市场,市场里人来人往,各种蔬菜琳琅满目。杨开和村民们推着装满自家蔬菜的小车,小心翼翼地在市场里寻找着机会。
“老板,看看我们这蔬菜,都是新鲜的大棚菜。”杨开向一个菜摊老板推销着。
菜摊老板看了看蔬菜,不屑地说:“就你们这小地方来的菜,能有啥特别的。”
杨开不气馁,继续说道:“老板,我们这是大棚种出来的,不受季节限制,品质绝对好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