这时,管家匆匆跑进来,对李正华说:“大人,三华少爷从少年营回来了,说有要事找您。”
李正华眼前一亮,连忙说:“快让他进来!”
不一会儿,一个身材魁梧、穿着铠甲的少年走进来,正是三华。
几个月不见,三华长高了不少,也壮实了很多,脸上褪去了往日的稚气,多了几分坚毅。“爹!” 三华躬身行礼,声音洪亮,“少年营的将军夸我表现好,让我担任小队长,还说等我再历练一段时间,就推荐我去禁军任职!”
李正华看着三华,眼中满是欣慰:“好!不愧是我的儿子!在少年营要好好历练,听从将军的指挥,跟兄弟们好好相处,不能骄傲自满。”
“爹放心,我知道!” 三华坚定地说,“我一定会好好努力,将来成为像爹一样的英雄,为大宋效力!”
李正华拍了拍三华的肩膀,心里满是骄傲。
他知道,三华有潜力成为一名优秀的将领,只要好好培养,将来定能为大宋的国防事业贡献力量。
三华在静云府住了两天,便要返回少年营。临走前,李正华特意把他叫到书房,叮嘱道:“在少年营,不仅要练武艺,还要学兵法。你现在是小队长,要学会带领兄弟们,遇到事情要冷静,不能冲动。要是有解决不了的问题,就给爹捎信,爹会帮你想办法。”
三华点点头,认真地说:“爹,我记住了。我一定会好好学习兵法,将来带领兄弟们打胜仗,为大宋争光!”
李正华看着三华坚定的眼神,心里很是欣慰。他从书架上拿出一本《孙子兵法》,递给三华:“这本书你拿着,有空多看看,里面有很多用兵的道理,对你会有帮助。”
三华接过书,郑重地抱在怀里:“谢谢爹!我一定会好好看的!”
送走三华,李正华转身回到书房,开始处理军器监的事务。他刚坐下,管家就进来禀报:“大人,小花和四华的先生来了。”
李正华连忙起身,走到客厅。一位白发苍苍、穿着儒衫的老者正坐在椅子上,手里拿着一本书,正是小花和四华的先生 —— 开封有名的大儒周先生。
“周先生,有劳您了。” 李正华躬身行礼,“小花和四华这两个孩子,调皮捣蛋,还请您多费心。”
周先生笑着摆手:“李大人客气了。小花和四华都是聪明伶俐的孩子,小花心思细腻,背书很快;四华思维敏捷,对算术很有天赋。只要好好教导,将来定能成为栋梁之才。”
李正华点点头,心里很是高兴:“那就好,那就好。周先生,您要是有什么需要,尽管跟我说,我一定尽力满足。”
周先生说:“李大人,我没什么需要的。只是我觉得,除了书本知识,还应该让孩子们多了解一些外面的世界,比如去看看开封的集市、工坊,这样能让他们增长见识,对学习也有帮助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