而且,随着相处日久,船员们也发现,这个土着部落规模不大,只有几百人,生活相对原始,无法为船队补充足够的粮食和淡水。
这日清晨,李正华召集赵海、张学士等核心成员,在旗舰的船舱内召开会议。
“按照现在的消耗,剩下的粮水最多只能支撑十天。” 负责管粮的官员说道,“若是继续航行,找不到新的补给地,咱们恐怕要在海上断粮。”
赵海皱着眉:“可咱们好不容易发现这片新陆地,就这么走了,太可惜了。” 张学士也附和道:“是啊,这里的植物、矿石都是从未见过的,若是能多待些日子,定能收集更多有用的信息。”
李正华看着桌上的海图,上面用红笔标注着东瀛和这片新岛屿的位置,沉吟道:“诸位的心情,我理解。但探索不能以性命为代价,若是粮尽,咱们不仅无法继续探索,还可能全军覆没。这片岛屿虽好,可咱们现在没有足够的物资支撑,不如先返航,待日后准备充足,再回来深入探索。”
他顿了顿,继续说道:“而且,咱们已经收集了不少样本,记录了岛屿的位置和大致情况,这已经是很大的收获。返航后,咱们可以根据这次的经验,改进船只和物资储备,下次再来,定能有更大的发现。”
众人闻言,虽有不舍,却也明白李正华说得有理。
赵海率先点头:“大人说得对,安全第一。咱们先返航,日后再来不迟。” 张学士也附和道:“也好,这次的记录已经足够编写一份详细的《南洋初探记》,呈给陛下,也能让朝廷了解海外的情况。”
决定返航后,李正华让人在岛屿的沙滩上立下一块石碑。石碑是用船上破损的桅杆打磨而成,上面刻着 “大宋宣和三年,李正华率船队至此”,旁边还刻了一个简单的大宋国号。船员们将石碑立在沙滩最高处,又插上一面大宋的红色旗帜,确保日后再来时能轻易找到这里。
告别时,土着首领带着族人前来送行。他捧着一串用珍珠和贝壳串成的项链,亲手戴在李正华脖子上,又指了指大海,比划着 “再来” 的手势。李正华点点头,让人将最后一批瓷器和干粮送给土着,然后登上小艇,返回船队。
返航的航程比来时顺利得多 —— 船队顺着北返的洋流,加上无风时启用螺旋桨推进器,速度比来时快了不少。
船员们归心似箭,每日除了值班,都在整理这次航行的记录:张学士修改海图,补充新岛屿的细节;工匠们检修船只,记录航行中的故障和改进方法;徐明和东瀛来的族人则在学习大宋话,时不时向船员们询问中原的情况。
李正华则在船舱里整理这次的收获:从东瀛带回的青铜剑、徐福的牌位拓片;从新岛屿带回的植物种子、矿石样本、贝壳饰品;还有厚厚的航行日志,记录了遇到的风暴、洋流、岛屿情况。
他知道,这些东西呈给陛下,定能让朝廷对海外探索更加重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