繁体版 简体版
星星小说网 > 其它另类 > 一代名臣曾国藩 > 为国育才,奏请留学

为国育才,奏请留学(第1页/共1页)

公告:服务器硬盘损坏造成数据丢失!请重新注册用户。造成不便,敬请谅解!

江南机器制造总局和金陵机器制造局相继成立了,可是,曾国藩却不得不面对购置好的机器无人会使用的局面。此时的欧洲早已进入了工业时代,这引发了容闳的再次思考:国家现在最需要的到底是什么?也许不是冷冰冰的机器,而是懂得西方语言、懂得科学技术的可用之人。

为了解决人才问题,尽快帮助中国实现强国之梦,容闳又自拟条陈四则,分别寄给升任江苏巡抚的丁日昌、已调任直隶总督的曾国藩。

容闳的条陈四则如下:

一、中国宜组织一合资汽船公司。公司须为纯粹之华股,不许外人为股东。

二、政府宜选派颖秀青年,送之出洋留学,以为国家储蓄人才。派遣之法,初次可先定一百二十名学额以试行之。此百二十人中,又分为四批,按年递派,每年派送三十人。留学期限定为十五年。学生年龄,须以十二岁至十四岁为度。

三、政府宜设法开采矿产以尽地利。矿产既经开采,则必兼谋运输之便利。凡有内地各处以达通商口岸,不可不筑铁路以利交通。故直接以提倡开采矿产,即间接以提倡铁路事业也。

四、宜禁止教会干涉人民词讼,以防外力之侵入。

容闳在条陈中提出的选派聪颖俊秀的青年送到国外留学,这在古老的中华大地是亘古未有的,在封建守旧的大臣眼中更是有违祖制、大逆不道的行为。但超乎容闳想象的是,这个观点获得了曾国藩的坚定支持。

收到条陈后不久,丁日昌、李鸿章、曾国藩、容闳四人因天津教案一事齐聚于天津。谈完教案的事,丁日昌与容闳便当面向曾国藩、李鸿章谈起了向美国遣派留学幼童的事。四个人讨论了好几天,曾国藩治国理念的第二项内容——派留学生学习西方先进文化、先进技术,即所谓的洋为中用——便正式启动了。

曾国藩在《拟选子弟出洋学艺折》中说过:

“我去年在天津办理洋人的事务,丁日昌奉圣旨来天津会同办理,经常和我商量,打算选派聪颖的幼童送到西方各国的学校,学习军政、船舶、数学、机械制造等专业,学成归国,为我所用。如果凡是西方人擅长的技术,中国人都能精通,那么就可以逐渐图谋自强了。可以携带幼童去外国的人,加四品衔刑部主事陈兰彬、江苏候补同知容闳都可以胜任。我非常赞同这些话。”

“为了早日实现这个计划,我在去年九月、今年正月两次附奏在案,总理衙门都没有答复。后来李鸿章调任直督,交接的时候,我们两个又谈起了这件事,他也认为这件事可行。我知道斌椿、志刚、孙家毂两次奉命游历各国,对于海外各国的情况也已经看到了要领。如测绘、数学、天文、海事、船舶、机械制造等事,无一不和用兵打仗密切相关。在那些国家,凡是游学归来并取得一技之长的人,都会被请到学校里来,分科传授,精益求精。他们简直就将军政、船舶视作身心性命之学。现在中国要想效法他们的想法、精通他们的方法,那么在这风气已经开化的时候,似乎应该尽快挑选聪颖子弟带到外国学习,亲身实践、孜孜以求,以附和皇上图谋慢慢自强的圣意。”

“经查,美国与我国新立和约第七条里写道:‘今后中国人要想进入美国国立大小学校学习各科文化技艺,美国必须像对待最优国国民一样对待中国人。’另外和约里还说:‘美国可以在中国人指定外国人居住的地方设立学堂,中国人也可以在美国这样做。’今年春天,美国公使经过天津时,李鸿章曾当面和他商量此事。他答应,等咱们通知抵达的日期后,他就会向美国政府转达,请他们妥为照料。”

“三月间,英国公使来天津,也问到有无派学生出国一事,李鸿章就对他以实相告。他颇为赞赏支持,说先到美国学习,英国的大学极多,将来也可以根据情况派到那里。这本来就是外国人非常欢迎的事情,对于和平友好的大局有益无害。臣等想,外国人所擅长的东西,既然肯听凭别人一同学习,志刚、孙家毂又已经探出了一条道路,由太平洋乘船直达美国,一个多月就能到了,应该不是太难的事情。”

“有人说,天津、上海、福州等地已经设机构仿造轮船、枪炮、军火,京城设立了同文馆,挑选满族和汉族的子弟,聘请西方人教授,另外,上海也开了广方言馆,挑选文科的学生学习,似乎中国在西学方面已经有了基础,不需要再远涉重洋。他们不知道,设机构制造机械军火、开馆教习西学,是用来图谋振奋的基础;而派学生远赴外国学习、收集外国的先进科学技术,是用来取得远大的发展的。”

“西方学问崇尚实用,无论知识分子、工人,还是士兵,无不进入学校学习,共同学习原理,熟悉机械,亲身实践,各自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,师生传授,希望在日积月累中取得进展。中国想要获得他们先进的东西,仓促之间匆忙地把他们的机械都买来,不只财力不够,而且如果不是多次观察、经常使用,对于这些先进东西里蕴藏的道理奥妙,是没法明白的。”

“听说以前福建、广东、宁波等地的孩子,也经常有去海外留学的。但他们只是想学点儿粗浅的外语,以便和洋人交易,为了衣食打算。既然这样,那么刚开始选择幼童起,就要慎之又慎。带到国外后,都要归委员管理约束。分门别类,力求在学术上精通。还要派一个翻译教官,随时教他们中国文化,使他们知道处世的大道理,这样就可以期望他们成为有用之才了。虽然这些幼童未必都能成大器,但人数既然众多,应该有出类拔萃的人才出现。这就是所谓‘拔十得五’的说法了。”

经过曾国藩、李鸿章二人的反复奏请,朝廷终于同意了这项计划。任命陈兰彬为留美学生监督,容闳为副监督,负责挑选留美幼童事宜。可惜的是,陈兰彬、容闳二人管带首批出洋的三十名幼童尚未走出国门,积劳成疾的曾国藩便薨于两江总督任所。尽管这样,他开创的同治中兴局面,仍然延续了好多年。

您阅读的小说来自:星星小说网,网址:www.xiaoshuoxx.com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(第1页/共1页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