繁体版 简体版
星星小说网 > 其它另类 > 一代名臣曾国藩 > 曾国藩识人用人之道

曾国藩识人用人之道(第1页/共2页)

公告:服务器硬盘损坏造成数据丢失!请重新注册用户。造成不便,敬请谅解!

晚清的官场混沌不堪,买官卖官盛行一时,吏治败坏。真正有才学的人可能根本无法进入官场、报效国家,而在位的当权者又是鱼龙混杂,不乏滥竽充数之辈。曾国藩识人有术、举贤荐能,为国家举荐了一批很有作为的能臣,很多人都成了国家不可或缺的栋梁之材。

选贤任能是曾国藩事业成功的一大法宝。像曾国藩这样,能够识别、培养、造就数量如此巨大的一批人才的,在中国历史上并不多见,这一点就连讨厌他的人也不能不服气。

道光三十年(公元1850年),面对国库不盈、烽烟四起的局面,刚刚登基的咸丰皇帝于五月十四日下旨命百官荐贤举能,用于扭转日渐颓废的国运。曾国藩抓住机会,一次就向咸丰疏举五人,称:“李棠阶以学政归家,囊橐萧然,品学纯粹,可备讲幄之选;吴廷栋不欺屋漏,才能干济,远识深谋,可当大任;王庆云闳才精识,脚脚踏实,可膺疆圉之寄;严正基洞悉民隐,才能济变;江忠源忠义耿耿,爱民如子。”

要知道,在封建官场中,官员举荐人才时都会畏首畏尾,为回避责任,不惜保举一些平庸无能之辈。曾国藩一次保举五人的行为,这在当时来说,不仅十分罕见,更是其他人没有胆量去做的。

后来面见咸丰皇帝时,曾国藩又把他举荐的这五人的事迹重新讲了一遍。

第一个是广东学政李棠阶。李棠阶堪称品学纯粹,尤其是丁忧归籍时,只有一箱书和一副行李,真正是两袖清风!两广士子无不交口称赞,万名百姓自发相送,有人甚至哭得昏死过去。

第二个是刑部郎中吴廷栋。吴廷栋虽拔贡出身,却能勤奋自学,历朝法典尽能背出,堪称才能杰出,远识深谋,可当大任。

第三个是通政使司副使王庆云。王庆云通知时事,闳才精识,究心财政,穷其利病,稽其出入。尤其王庆云入京以来,能始终廉洁自律,办事扎实,实在是不多见。

第四个是在知府任上丁忧归籍的严正基。严正基在知府任上时,能够私访民情,体恤百姓,确保一方百姓平安,是百姓真正的父母官。如果调看严正基的审案卷宗,就可以发现,他在任期间没有错判过一个案子,没有枉杀过一个人,实属难得。

第五个便是举人出身的浙江丽水知县江忠源。江忠源在知县任上爱民如子,丽水的百姓无不交口称赞。江忠源为人仗义,忠义耿耿,天下皆知,是大清的文武全才。尤其是江忠源甘愿放弃会试,三次为死在京师的同乡、同年运送尸体的事,可以说传遍京师。京城还流传着这样一句话:“包送灵柩江岷樵。”由此可见,江忠源是何等的忠义。

其实,曾国藩没把话说完。京城流传的不是一句话,而是两句话,叫作“包送灵柩江岷樵,代写挽联曾涤生”。江忠源字岷樵,曾国藩字涤生。这两句话是说,江忠源有侠肝义胆,曾国藩有同情心。但曾国藩不在皇帝面前夸自己。

中国自古以来就有看相之术。相由心生,一个人的个性心思、与人善恶都可以由面相看出。曾国藩能够为朝廷推荐贤能,和他精通看相之术密不可分。《冰鉴》是曾国藩立意看人识相而著,让曾国藩不朽的一生更添几分传奇。

关于曾国藩相人,一个著名的例子就是他对淮军将领刘铭传的评价。

您阅读的小说来自:星星小说网,网址:www.xiaoshuoxx.com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(第1页/共2页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