繁体版 简体版
星星小说网 > 其它另类 > 一代名臣曾国藩 > 曾国藩使用左李之道

曾国藩使用左李之道(第1页/共2页)

公告:服务器硬盘损坏造成数据丢失!请重新注册用户。造成不便,敬请谅解!

曾经很多人,包括不少专家学者,都认为左宗棠和曾国藩的关系极差。但随着近些年来对二人研究的不断加深,这一观点逐步被改变。

左宗棠咸丰二年(公元1852年),时年四十二岁的曾国藩已是名满天下的二品高官了,而这时的左宗棠,还是湖南乡间的一名老举人,虽然已经四十一岁了,还没有考中进士;尽管已经进过三次考场,成绩最好的一次被考官温葆深评为“立言有体”,但因湖南名额有限,仅被取为“誊录”,意思是誊写、抄录而已,不能被正式录取。

“三考不中”的左宗棠决定不再参加会试,打算寻找新的报国途径。曾国藩丁母忧回到原籍时,左宗棠也刚好因为贵州黎平知府胡林翼的推荐,被新任湖南巡抚张亮基聘请进幕府。名义上是文案师爷,实际上是帮助湖南“一把手”张亮基,日夜筹划防守长沙大计。时逢太平天国大军围攻长沙,张亮基把军权全权授予左宗棠,左宗棠不负众望,迫使太平军围攻长沙三月不下,撤围北去。左宗棠可谓一战成名。

咸丰九年(公元1859年),时任兵部侍郎的曾国藩统带湘军进驻安徽宿松,进逼太平天国都城天京。而难得顺风顺水的左宗棠又突遭磨难,因为参劾樊燮一案,处于生死关头。

因为樊燮虽是湖南永州镇总兵署湖南提督,但他是湖广总督官文的人。官文心想:“你左宗棠打着湖南巡抚骆秉章的旗号敢参我的人,我自然要对你不客气。”于是一篇折子递进北京皇宫,状告左宗棠身为劣幕,把持湖南巡抚衙门,请旨杀掉此人。

咸丰皇帝原本就对汉人有防范之心,看到这篇折子自然很生气,于是一道圣旨下到湖南、湖北,命官文派人将左宗棠逮到湖北湖广总督衙门查办,如果查明所告是真,可将其就地正法。

就在这生死攸关之际,骆秉章把情况通报给了曾国藩。曾国藩和官文打过交道,知道官文对汉人有很深的成见。同时,他又深知左宗棠学识丰冕,韬略宏巨。一见形势危急,马上连夜赶写奏折一篇,派快马送给在京城翰林院任职的侍读学士潘祖荫。

潘祖荫官位虽不高,但名声很大,是京城出了名的清流,和曾国藩私交极好。潘祖荫看了曾国藩保举左宗棠的折子,发现没有落款,皱起眉头一想,明白了:曾国藩与左宗棠毕竟是同乡,何况官文与左宗棠交恶,曾国藩正在安徽督战,不能不避嫌,所以不能直接署名。想明白了之后,潘祖荫提笔在曾国藩的折子下面署上了自己的名字,第二天早朝就递了上去。

可以说,为了营救左宗棠,曾国藩是煞费苦心。这能否让左宗棠顺利脱险呢?

咸丰皇帝读了潘祖荫的折子后,当晚就把左宗棠的同乡、也是湖南湘阴的翰林院庶吉士郭嵩焘传进养心殿西暖阁,问:“左宗棠何以不肯出?系何缘故?”想了想又问:“左宗棠才干是怎样?”这是《左宗棠年谱》里的原话。

郭嵩焘回答:“左宗棠自度秉性刚直,不能与世和。在湖南办事与抚臣骆秉章性情契合,彼此亦不肯相离。”顿了顿,又说:“左宗棠才极大,料事明白,无不了之事,人品尤极端正。左宗棠为人是豪杰,每言及天下事,感激奋发。皇上天恩,如能用他,他亦万无不出之理。”

咸丰皇帝为什么要把郭嵩焘传过来又问一遍呢?因为潘祖荫上给他的折子里,有这样一段话:

湘勇立功本省,援应江西、湖北、安徽、浙江所向克捷,虽由曾国藩指挥得宜,亦由骆秉章供应调度有方,而实由左宗棠运筹决策,此天下所共见,久在我圣明洞察之中也。前逆酋石达开回窜湖南,号称数十万,以本省之饷,用本省之兵,不数月肃清四境,其时贼纵横数千里,皆在左宗棠规画之中。设使易地而观,有溃裂不可收拾者。是国家不可一日无湖南,湖南不可一日无左宗棠也。宗棠为人,秉性刚直,嫉恶如仇。湖南不肖之员,不遂其私,思有以中伤之久矣。湖广总督惑于浮言,未免有引绳批根之处。宗棠一在籍举人,去留无足轻重,而楚南事势关系尤大,不得不为国家惜此才。

其中的“是国家不可一日无湖南,湖南不可一日无左宗棠也”不仅在京城传诵一时,更成了千古名句。但咸丰皇帝一下子就猜到了,这些话显然不是久居京城的潘祖荫能说出来的,一定是出自他人之口。

为了让左宗棠早日出来,曾国藩在咸丰十年四月初八日(公元1860年5月28日)给朝廷拜上一折——《复陈未能舍安庆东下请简用左宗棠折》。奏折先讲了一下未能舍安庆东下的详细原因,是“兵力太单薄”,且无“独当一面之才”,然后才这样写道:“查左宗棠刚明耐苦,晓畅兵机。当此需才孔亟之际,或饬令办理湖南团防,或饬赴各路军营襄办军务,或破格简用藩臬等官,予以地方,俾任筹兵筹饷之责,均候圣裁。无论任何差使,惟求明降谕旨,俾得安心任事,必能感激图报,有裨时局!”

从折子中可以看出,曾国藩一共保举了左宗棠三点:一是“饬令办理湖南团防”,二是“饬赴各路军营襄办军务”,三是“破格简用藩臬等官,予以地方,俾任筹兵筹饷之责”。说穿了,这三点都是独当一面的方面大员。为了能让朝廷大胆起用左宗棠,曾国藩可谓不遗余力。

在这种情形之下,咸丰皇帝终于决定重用左宗棠。在同年五月初八日(公元1860年6月26日)谕令左宗棠以四品京堂候补随同曾国藩襄办军务。先是命左宗棠赴京参加会试,但因为北面进京之路被太平军“网罗密布”,左宗棠只得改道东下,进入曾国藩大营。左宗棠此时的想法是让曾国藩拨给他一营人马,征战沙场,为国效力。但曾国藩知道左宗棠的才能之大,决不仅仅是领一营人马的人物。如果他只配领一营人马,曾国藩就不会如此煞费苦心地去救他了。

您阅读的小说来自:星星小说网,网址:www.xiaoshuoxx.com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(第1页/共2页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