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一刻,两辆马车驶出公署,直奔朝鲜王宫。一辆马车里坐着袁世凯,一辆坐着朴纯斋。
见到李熙后,袁世凯先把局势详加分析了一下,认为全唪准虽然人多势众,但劣势也非常明显,征剿不会太费周折。袁世凯这样说道:“据本官所知,全唪准虽占据全罗、忠清、庆尚三道,但因人马皆系乌合,号令不能统一,人心不能齐备。并不足惧。”
李熙忙说:“太守容禀,洪启薰乃下国第一战将,他的人马,也是下国最有战斗力的。哪知刚和全匪交手,就损兵折将,遭遇大败。”
袁世凯打断李熙的话:“陛下容禀,本官以为,乱党人多食少,宜先绝其粮道,然后分兵剿之,乱党自然不战自乱。”
李熙道:“本王没有记错的话,就是去年,东学党匪徒曾经戕我地方官员,太守就说过这样的话。如今形势不同,匪首不同,太守还说这种话,岂不知,全唪准夺我三道,不仅把下国囤积多年的粮米夺走,还占了火药库,抢走了国家好多枪支弹药。太守,还是赶紧给北洋李中堂发电报请救兵吧。上国不出兵,别的国家肯定要出兵,他们得保护自己的商人啊。”
闵妃这时发话:“太守大人,听人说,太守极会用兵,又极会练兵。下国许多大臣都奏请朝廷,想请太守带兵亲自赶往三道讨伐全匪。太守以为如何?”
袁世凯略一沉吟,答:“如何进兵,如何征缴,本官说了不算,须由北洋中堂大人禀明朝廷后才能定夺。”
李熙苦着脸说:“听人说,东学党匪正分兵向京师进发,望上国早定大政,平息事端。”
走出王宫后,袁世凯先赶到日本公使馆,约见年前上任的公使大鸟圭介。大鸟圭介于光绪十九年出任过驻华全权公使,因为架设朝鲜铁路的事没办明白被撤回国,旋出任日本驻韩公使。因为按着中日签订的《会议专条》(又称《天津条约》或《朝鲜撤兵条约》)之规定,朝鲜国若有变乱重大事件,中、日两国或一国要派兵,应先互行文知照。如今朝鲜请求中国出兵戡乱,中国出兵之前,就必须提前知照日本。但袁世凯却扑了空。大鸟早在十天前,乘船离开汉城,回国度假去了。按国内指示,杉村濬原暂时主持馆务,代理公使。奇怪的是,杉村濬原此时也没在馆内,说是拜客去了。袁世凯无奈,只好打道回府。正在给李鸿章拟电报的时候,日本驻朝鲜公使馆书记官郑永邦来到公署,言称奉代理公使杉村的指派,特来看望袁大人。
袁世凯一愣,命人把郑永邦领到大厅喝茶,便换了件衣服,来见郑永邦。礼毕,郑永邦当先说:“鄙人陪我家代理公使杉村先生访友归来,得知大人到敝公使馆访问,特派鄙人前来询问,不知大人要办何事。”
袁世凯说:“听说大鸟公使回国了,不知是休假,还是另有公干?”
郑永邦答:“大人原来是去看望大鸟公使。公使回国是休假。大人,朝鲜此次匪乱,大异于以往,不仅人数众多,而且枪械精良。我国在韩商务,损失颇重。朝鲜朝廷兵少械劣,已经无力剿办。长此下去,诸多可虑。”
袁世凯沉思了一下说:“我国在韩商务,也受到很大影响。”
郑永邦说:“大人,贵国乃系朝鲜上国,理应代戡。贵国怎么不出兵?任由匪情蔓延,愈久愈难办。”
袁世凯边思考边答:“不瞒您说,朝鲜朝廷也有所请。鄙人走访贵公使馆,就是想咨询一下,按着贵我乙酉年签订的条约,我国如派兵代韩戡乱,应由何处知照贵国?”
郑永邦:“由贵国总理衙门或北洋大臣,都可以啊。我国政府必无他意。匪患愈演愈烈,贵国既已决定派兵,就不要再犹豫了。”
袁世凯:“韩王之请求,鄙人尚未电告我国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