叶志超率领的淮军还没抵达朝鲜,日本便以护送驻朝公使大鸟圭介返回朝鲜为名,派遣四百名海军陆战队官兵组成的先遣部队,乘坐军舰,随大鸟入朝。军舰在仁川登陆,一刻不停地直入汉城。朝鲜朝廷和袁世凯还没明白怎么回事,日本陆军少将大岛义昌,又统率着八千人组成的混成旅团,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,分坐几艘军舰,于十六日在朝鲜登陆,迅速占领了从仁川到汉城一带的战略要地。几乎与此同时,日本海军也动作起来,派遣松岛、千代田、高雄、赤诚、紫筑、大和、八重山以及吉野共八艘军舰,疾驰朝鲜,控制了从釜山到仁川的海域,并布设水雷。不久,又加派五艘。至此,日本派往朝鲜的军舰已达十四艘。
一见形势突变,袁世凯大惊失色,慌忙约见大鸟。
大鸟很快来到中国驻朝商务公署,不仅翻译郑永邦随行,参赞、武官也都跟在左右。礼毕,袁世凯单刀直入:“公使先生,韩国全罗道发生暴乱,韩王电请我国代戡。这件事,贵国也主张我国尽快发兵。我国发兵之后,贵国突然也发兵于此,这是为何?”
大鸟答:“袁大人不要误会。我国发兵,主要是为了保护使馆和在韩的敝国商人。我国只向韩国派兵三队,每队八百人,其中包含杂役多名。”
袁世凯:“我国兵到,各地土匪惧于兵威,已经散去大半。我将士都在奉命在各处搜剿残匪,待暑雨之前,尽撤兵、船。鄙人听说,贵国还要派大队兵船入韩,鄙人担心,若别有用心之人调拨是非,华日兵相遇出现不测,或西洋各国也派兵前来,坐收渔利,不但把朝鲜推向危地,贵我两国亦有损失。公使以为如何?”
大鸟起身鞠躬说:“大人口才甚好,所言甚是。”
袁世凯皱了皱眉,请大鸟落座,接着说:“我与公使交往甚久,性情契合,怎么想的,我便怎么说。鄙人以为,若贵我两国和睦相处,亚洲必和平;反之,则互有伤害。统筹全局以利国,乃使者职分,岂可效武夫到处生事?考虑到这些,尽管敝国发兵代戡,但鄙人未调一兵一卒来汉城。”
大鸟二次起身鞠躬答:“大人所言,鄙人亦有同感。我政府看韩国匪势鸱张,怕本国商人受害,所以骤遣大兵,并无他意。鄙人年逾六十,一心向往和平,不希望事情闹大。鄙人回署,就电告我国政府,不要再往这里派兵了。”
袁世凯忙说:“公使如此说,鄙人就放心了。我家李中堂说,汉城无警,贵国不要往这里派兵,以免居民惊异。何况我国军兵到了以后,土匪已被打散。”
大鸟坐下说:“我国现在陈兵于此,是考虑到土匪虽散,但只是转移他处。鄙人保证,只要土匪被彻底消灭,我国兵、船,全部撤回,绝不久留。鄙人来前收到国内电报,说贵国又发兵两千来汉城,不知是否属实?如果属实,我国撤兵,恐怕又要向后延误。”
袁世凯马上说:“我国增兵,是受贵国发兵的影响。如果公使先生果能电阻贵国继续发兵,鄙人一定电告北洋中堂大人并我家朝廷,停止派兵。”
大鸟第三次起身说:“大人如此说,我二人就约定,除已到军兵外,鄙人电告我国政府,不再加派一兵。”
袁世凯马上起身,与大鸟以掌相击。
送走大鸟,袁世凯把大鸟的话飞速电告给李鸿章。
眼见来到仁川的日本兵越来越多,停泊在此的北洋水师济远号军舰管带方伯谦,害怕中日两国军兵发生纠纷,祸及自己,便在一天夜里,擅自命令军舰开往别处停泊。临开船,方伯谦派人给袁世凯写了一封信,讲了一下离开仁川的理由,说是为了减少摩擦。一见机会难得,日兵马上将仁川港全部占领,致使在此经商的华人纷纷躲避,全部到了汉城。日兵随后跟进,很快布满汉城的大街小巷。
袁世凯一见形势开始恶化,急忙电告李鸿章。李鸿章大吃一惊,回电命袁世凯迅速敦促大鸟请日军撤兵,以防出现不测。
电曰:“大鸟即与汝约定日兵究竟何时必撤?是否尽撤?须取伊信函,或回文为据,以便派船往接全队。倘彼游移或仍留兵若干,我亦应酌留若干,商妥后速即电知,并电叶军门酌办为要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