袁世凯想把自己要做的事情,尽量做得完美一些,让李鸿章把自己留在北洋。袁世凯对朝廷赏给自己的浙江温处道职衔,实在不大看好,他认为北洋这里的机会要比浙江多许多,起码靠近京城,能和一些朝廷重臣、满族贵胄拉上关系。但日军并不以他的意志为转移,他刚把新民厅总粮台建起来,分站只建了一半,日军山县有朋大将统率的第一军,包括桂太郎中将的第三师团和野津道贯中将的第五师团,共三万人,已经从九连城上游的安平河口,泅水过江成功。几万人过河,又有马队、辎重相随,动静不可能没有,但守在岸边的清军,因为集体赌博,没有参赌的,则集体跑到当地的村庄里去找女人或者喝酒,竟然没有一个人往河边看一眼。日军大队人马全部过河,马上到指定的地点埋伏起来。当夜,日军又在虎山附近的鸭绿江中流架起浮桥,清军仍未觉察,还以为是自己人奉命架桥,调集大队人马过河去和日军拼命。清军如此麻木,想不打败仗,天理都难容。25日晨6时,日军越过浮桥,向虎山清军阵地发起进攻。清军守将马金叙、聂士成当时正在大帐猜拳、喝酒,玩得不亦乐乎,突见日军蜂拥而至,还以为自己眼睛让酒伤着了,慌忙派人核对情况。得知来进攻的人马确系日军后,这才率部奋起抵抗,因势单力孤,加之事起仓促,两部伤亡重大,被迫撤出阵地。日军遂占领虎山。其他清军各部听说虎山被日军攻陷,马上不战而逃。各部因为抢路而发生械斗,反倒把追击的日军吓了一跳。
26日,日军不费一枪一弹占领了九连城和安东县(今丹东)。在不到三天内,清廷重兵近三万驻守的鸭绿江防线竟全线崩溃。
各部人马在溃逃过程中,不仅械斗、踩踏事件时有发生,跑到新民厅的先头部队,竟然哄抢起刚刚运到总粮台的二十万两饷银。袁世凯刚巧带着自己的侍卫队来到这里,听说粮台发生了哄抢事件,当即带人赶了过来。不由分说,先把带头闹事的一名参将衔武官就地正法,又从附近军营,紧急征调了一营人马赶到这里,把参与闹事的大小将官五十余人,一一擒拿,交由总理营务处周馥甄别发落。周馥一见这些将官除淮军外,还有绿营、旗营的人,不敢轻易处罚,派人全部押解到天津交给李鸿章了。
周馥命袁世凯速到营务处议事。
袁世凯接命不敢耽搁,马上动身向营务处飞赶。行至望宝台粮站,又遇见刘盛休部溃兵抢掠饷银的事。袁世凯气极,亲手正法首犯和十几名从犯。参加抢掠者一见不妙,丢下抢到手的银子四散奔逃。袁世凯徒自叹息,莫可奈何。
辗转来到营务处后,一看袁世凯风尘仆仆,满面憔悴,周馥动情地说:“慰亭,想不到,几年不见,你办起事来如此果断、利落。你抓的人,本司已经派人解到天津去了。慰亭,倭寇怎么说过江就过江了呢?这样一来,仗可就不好打了。”
袁世凯叹口气:“现在说什么都晚了。晚生预料,倭寇必分三路推进。我官军徒守一路,无济于事。”
周馥马上说:“本司把你适才说的话,马上电告中堂大人。”
见过周馥后,考虑到同样襄办营务处负责运送军火的盛宣怀,也是李鸿章非常信任的人,袁世凯又给盛宣怀发电一封,指出:“西人用兵,大概分为四排队。前一排散打,败则退至第三排后,整队以第二排接应。轮流不断,后排队伍严整,亦以防包抄、旁击。又,队后数里驻兵设炮,遏止追兵,掩护残卒。虽败不溃。今前敌各军,平时操练亦有此法,乃临阵,多用非所学,每照击土匪法,挑奋勇为一簇,飞奔直前,宛同孤注,喘息未定,已逼敌军。后队不敢放枪,恐误击前队。只恃簇前数十人拥挤一处,易中敌弹,固难取胜。后队又不驻兵收束,一败即溃。请告统帅,饬各军照西法认真练习。”想了想,袁世凯又写道,“刘盛休军专以溃掠为事,毫无战志;聂士成军不过千余,而精壮俱殁。吕道生军亦伤亡大半,实难再战,莫若调回整顿。……宋庆南援,似知岭不可守,退,难过沈阳,故请作游击之师。事势至此,唯有停战议和较为合算。”袁世凯第一个提出了停战议和的想法。
盛宣怀把袁世凯的电报当天就交给了李鸿章。此时的北洋水师虽然全军退避威海卫,但因为大连、旅顺相继陷落,李鸿章被革职留任,等待朝廷进一步的惩罚。读过电报,李鸿章尽管心里很赞同袁世凯的观点,但他此时已经失去了发言权。
就是当日傍晚,慈禧太后懿旨递到天津:总理衙门著恭亲王奕管理,并总理海军衙门事务。
为尽快扭转战局,清政府决定设立“督办军务处”。圣旨曰:“现在畿辅大兵云集,著派恭亲王督办军务,所有各路统兵大员均归节制,如有不遵号令者即军法从事。庆亲王著帮办军务,翁同龢、荣禄、长麟并著会同商办。钦此。”
眼见淮军一败涂地,自以为聪明无比的翁同龢,马上向光绪建议:调驻防在各地的湘军出关,接替淮军阻挡日军的咄咄攻势;调两江总督刘坤一出关,授为钦差大臣,接替李鸿章,节制关外各路人马。
翁同龢振振有词:“吴大澄、魏光焘、陈湜,都是些热血男儿,早就有报国志愿。尤其是吴大澄,在战争之初,就主动上书请求辞去巡抚,率兵出关迎敌,痛击倭寇!”
“李鸿章怎么办呢?”光绪皇帝问。
翁同龢用手往脖子上一比划:“祸国殃民之徒,留之何益?杀之以振军威,算他以身赎罪吧。”
光绪皇帝咬了半天牙齿,才很无奈地从牙缝里迸出这样一句:“李鸿章误国实深,不杀无以平民愤。但太后有话,李鸿章的死活,朕无权决定。不过,起用湘军出关御敌,倒是个扭转战局的好办法。传命军机处拟旨,实授刘坤一钦差大臣,马上离京到山海关一带驻防,统筹、督办前敌军务;王文韶帮办北洋军务;命吴大澄即日交卸湖南巡抚关防,募勇北上。新疆布政使魏光焘所部、总兵吴元凯所部、总兵刘树元所部,以及候补道李光久老湘军五营,均归其节制。”
翁同龢乐颠颠地跑出去。
很快,在翁同龢的力劝之下,光绪经过慈禧太后默许,又颁发了一道让袁世凯大吃一惊的圣谕:李鸿章即行革职,直隶督篆暂由王文韶护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