几乎就在此折拜发的同时,直隶总督、协办大学士李鸿章也上了《筹议制造轮船未可裁撤折》。李鸿章在折中向朝廷发出呼吁:
国家诸费皆可省,惟养兵设防,练习枪炮,制造兵轮船之费,万不可省。求省费,则必屏除一切,国无与立,终不得强矣。左宗棠创造闽省轮船,曾国藩饬造沪局轮船,皆为国家筹久远之计,岂不知费巨而效迟哉!惟以有开必先,不敢惜目前之费,以贻日后之悔。该局至今,已成不可弃置之势。苟或停止,则前功尽弃,后效难图。而所费之项,转成虚糜,不独贻笑外人,亦且浸长寇志。
左、李二人遥相呼应,福建船政局裁撤之议终未得通过。
二
同治十二年(公元1873年)十月二十五日,随着苏州的收复,陕甘全境平定。论功行赏,六十二岁的左宗棠被破格钦赐进士出身,赏加翰林,以陕甘总督之位晋协办大学士,开一榜不能拜相之先河。清朝定制,一榜举人不能拜相,非翰林出身不能拜相。左宗棠是大清开国一榜拜相第一人。
左宗棠当夜抱病亲书谢恩折拜上。
他鉴于自己百病缠身,去日无多,又受皇恩深重,不敢心存懈怠,极想在有生之年,把自己要办的事,该办的事,必须办的事,次第办完,以报答破格的皇恩。他得知为及早收复被阿古柏占领的新疆,张曜大军已先期抵哈密的消息后,当即给张曜写信,提出屯田一说。他告诉张曜:
哈密既苦于兵差,又被贼扰,驻军其间,自非力行屯田不可。然非麾下深明治体,亦断不能办理妥帖,可期实济。从前诸军亦何尝不说屯田,然究何尝得屯田之利?亦何尝知屯田办法?一意筹办军食,何从顾及百姓?不知要筹军食,必先筹民食,乃为不竭之源;否则兵欲兴屯,民已他徙,徒靠兵力兴屯,一年不能敷衍一年,如何得济?闻哈密地方沃衍,五谷皆宜,节候与内地不异……其力可耕垦,无籽种牛力者,酌其能耕地若干,分别发给,令其安心耕获。收有余粮,由官照时价给买,以充军食。其必须给赈粮者,亦酌量发给粗粮,俾免饥饿。壮丁能耕,每人每日给粮一斤;老者、弱者每名每日五两,聊以度命而已。其种籽必须临时发给,庶先作赈粮食去,又不下种也。
左宗棠在信后又讲述了一下军屯的具体办法。
很快,朝廷又颁诏四海,实授景廉为乌鲁木齐都统、钦差大臣,金顺为帮办大臣,督办新疆军务。
左宗棠对景廉并不看好,但朝廷既然已把复疆大任交给了他,左宗棠也不好说别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