繁体版 简体版
星星小说网 > 其它另类 > 乱世能臣左宗棠 > 海防塞防之争

海防塞防之争(第2页/共2页)

公告:服务器硬盘损坏造成数据丢失!请重新注册用户。造成不便,敬请谅解!

左宗棠接旨的同时,大学士直隶总督李鸿章亦收到圣谕,著派李鸿章督办北洋海防事宜,所有分洋分任练军设局,及招致海岛华人诸议,统归其择要筹办。

左宗棠性情原本耿介,不会拐弯抹角,加之收复新疆事关国家安危,自不敢稍存私念,只能对现居新疆之帅、将据实陈奏,以供朝廷采择、参考。

他先谈统帅景廉:

关外统帅景廉,素称正派,亦有学问,承平时回翔台阁,足式群僚。惟泥古太过,无应变之才。所倚信之人如裕厚等,阿谀取巧,少所匡助,而倚势凌人,时所不免。额尔庆额初到时,因采办粮食与局弁商办,局弁备举以告,裕厚恶其漏泄,立将局弁棍责三百,额尔庆额衔之。又,额尔庆额初见景廉,接待不甚款洽,自此晋见甚稀,不乐为用。额尔庆额虽性情粗莽,不甚晓事,然胆力尚优,如有以慰其心,未尝不可得其力也。

谈完景廉,又谈景廉与金顺之间的统属问题:

以现在通筹全局而言,金顺既居前敌任战事,似宜以战事责之。关外统驭之权,在乌鲁木齐都统。若以景廉之任改畀金顺,令得节制各城办事、领队大臣,而以金顺所任京秩改畀景廉,以于前敌事宜呼应灵通,较易措手。关外兵力本不为薄,惟胜兵少而冗食多,以至旷日稽时,难睹成效。于此而欲从新布置,非严加汰遣不可。臣前在肃州,与金顺定议,先将旧部挑汰资遣,足成十二营外,挑留明春所带成禄旧部并成三营,合成十五营。金顺又调臣部冯桂增马队一营、炮队一起,以勇丁五百、夫二百为一营计算,已近万人。嗣明春奉旨授哈密帮办大臣,不归金顺统领。金顺又广收投效将弁勇丁,遂至营数渐增,多至二十营有奇。如果一律精实,则此二十营已足敷攻剿之用,不须更调。现在贼势无增,而官军渐增渐多,不符原议之数。若就现有兵力而言,岂复尚虞不足?至用兵之道,规摹局势,先后缓急,尚可预为商酌;至临敌审机致决,瞬息不同,兵情因贼势而生,胜负止争呼吸,断无遥制之理。臣自忝预军事,至今阅时颇久。窃维用兵一事,在先察险夷地势,审彼己情形,而以平时所知将士长短应之,乃能稍有把握。

左宗棠接着又谈了对西征粮台督办袁保恒的看法:

至袁保恒于同治七年钦奉谕旨,派赴臣军差遣委用。臣念学士清班,非如僚属之可加以督责,正以难于位置为疑。闻其为人,姿性警敏,素尚圆通,而豪侈骄矜,习惯成性,在所不免。因奏请其办理西征粮台,专司开单奏催协饷及咨函分致各省关之事,饷到即交驻陕总理军需局道员沈应奎,由其一手经理,而军装局亦附焉……如是者五年,袁保恒遇事启告,曲致衷忱,亦无过失可指。乃自奉帮办出关转运事宜恩命以后,一变其从前所为,不特遇事不相关白,即奏报亦不令臣预闻。所请巨款,动称某款需用若干,初年若干,常需若干,浑言应需,而不条举所需数目,其空言无实,已可概见。

折子随后又对在哈密屯田的广东陆路提督嵩武军统领张曜等人,作了比较客观的评价。折后,左宗棠再附《筹借洋款片》,奏请准借洋款二百万两。

左宗棠的折子递进京不多几日,朝廷便一连下了三道圣旨。

第一道圣旨:

左宗棠著补授东阁大学士,仍留陕甘总督之任。

第二道圣旨:

左宗棠著以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,金顺仍帮办军务。西征粮台督办袁保恒、乌鲁木齐都统景廉,著回京供职。

第三道圣旨:

左宗棠奏海防、塞防实在情形,并遵旨密陈各折片,览奏均悉。所称关外应先规复乌鲁木齐,而南之巴、哈两城,北之塔城,均应增置重兵,以张犄角。若此时即拟停兵节饷,于海防未必有益,于边塞大有所妨。所见甚是。至海防之饷,据称始事所需与经常所需无待别筹。综计各省设防,事属经始,需款较巨。若仅将购船、雇船之费备用,短缺尚多。此则宵旰焦思,而尚待与各省疆臣共相经画者也。关外军事、饷事,总须委任得人,方克肤功迅奏。本日已明降谕旨,授金顺为乌鲁木齐都统,并将景廉调补正白旗汉军都统,与袁保恒一并谕令来京供职矣。致临敌审机致决,诚难遥制,而规摹局势,先后缓急,左宗棠亦谓尚可豫为商酌。且西征将领,分位均属相埒,若非有重臣为之统率,不但诸军无所禀承,且恐各不相下,贻误戎行。左宗棠著以钦差大臣督办关外剿匪事宜,金顺著帮办关外剿匪事宜。惟甘省善后事宜,该大臣次第兴办,正在吃紧之际,而粮饷、转运各事,亦应由关内预为经营。左宗棠或驻扎肃州,或随时出关料理粮运,以期内外兼顾之处,著酌度情形,妥筹具奏。

此旨到后不久,又有旨下:

左宗棠奏请筹借洋款二百万两,本日已明降谕旨,准照办理。

朝廷至此才算定下大政方针,决定筹借洋款,用武力来收复新疆了。

您阅读的小说来自:星星小说网,网址:www.xiaoshuoxx.com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(第2页/共2页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