繁体版 简体版
星星小说网 > 其它另类 > 大清权臣李鸿章 > 欧美掀起“李鸿章热”

欧美掀起“李鸿章热”(第2页/共2页)

公告:服务器硬盘损坏造成数据丢失!请重新注册用户。造成不便,敬请谅解!

李鸿章笑笑说:“但您有一个坚强的性格,难道都能够平和地化解这些矛盾吗?”

“对贵妇们我一直是很有礼貌的。”俾斯麦说,“怎样能够把上面的旨意贯彻到下面,而让下面服从呢?军队决定一切,只要有军队就行。”

俾斯麦继续解释说:“兵不在多,哪怕只有五万人,但要精。”

李鸿章回答说:“我们有的是人,就是缺少受过训练的部队。现在我终于看到了德国优秀的部队。即使以后我不在任上,我仍将在能力范围之内根据阁下的建议施加影响。我们需要聘用普鲁士军官,以普鲁士军队为榜样来训练我们的军队。”

俾斯麦说:“问题不在于把军队分散在全国各地,而在于你是否能把这个部队掌握在自己手中,自如地调动他们,使他们很快地从一地到另一地。”

俾斯麦表示,他对中国很关心,而且一直愿意和中国建立密切关系。接着,他开始和德国驻中国大使交谈起来。

访问荷兰时,在荷兰国王举行的欢迎晚宴上,李鸿章一时兴起,随口吟咏了这样一首诗:“出入承明四十年,忽来海外地行仙。华筵盛会娱丝竹,千岁灯花喜报传。”李鸿章此诗一出,登时博得满堂喝彩。

李鸿章一行又匆匆赶往拥有世界上最强大海军的英国。他对英国早就心驰神往。在与英国维多利亚女王晤面时,女王向李鸿章颁发了“维多利亚头等大十字宝星”,李鸿章成为首个获此殊荣的外国人。

与女王告别后,在英国都城伦敦的一列火车上,李鸿章坐在椅子上,眼望着车窗外稍纵即逝的景物,再次诗兴大发,随口吟道:“飘然海外一浮鸥,南北东西遍地球。万绿丛中两条路,飙轮电掣不稍留。”

即将出访美国的李鸿章,与美国前任总统格兰特颇有渊源。格兰特任职期满后,偕夫人茱莉娅周游世界,于1879年5月抵达中国,格兰特夫妇先是游历了上海,继而抵达天津。作为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大臣的李鸿章,为表地主之谊,特意在总督署设宴,盛情款待格兰特夫妇。

据说,美国总统格兰特到天津访问时,李鸿章看到格兰特的名贵手杖,反复赏玩,爱不释手。格兰特见此情景,知道李鸿章喜欢这根手杖,就说:“中堂既然喜欢这根手杖,我本当奉送。但这根手杖是我卸任时,全国工商界赠给我的,这代表着国民的公意,我不便私自转赠。等我回国,征得大家同意后,再奉寄致赠。”李鸿章立即致谢道:“不必不必,我不过随便玩玩而已。”

这次欧洲之旅,李鸿章特意到纽约访问,想和老朋友格兰特见上一面,但格兰特已经过世十年了。李鸿章深表遗憾,特地探望了格兰特的遗孀朱莉娅。朱莉娅设宴款待李鸿章。朱莉娅即把丈夫的手杖立于台上,向出席者讲述了丈夫与李鸿章的交往和友谊,也和盘托出这根手杖的故事。然后,朱莉娅面向大家说:“今天适逢李先生来访,故特恳问大家:诸位是否同意把这根手杖转赠给李先生?”她说罢,满堂的出席者一致鼓掌赞同。于是,朱莉娅当众双手举杖,奉赠给李鸿章。李鸿章深受感动,回国后,视同至宝,须臾不离身。

关于手杖相赠的事,对李鸿章来访事无巨细都报道的《纽约时报》,并没有明说。但我们却在李鸿章拜谒格兰特将军陵的照片中,看到了一根李鸿章拿在手里的手杖。

而《纽约时报》的描述是,拜谒陵后,李鸿章才第一次见到格兰特夫人,相见时才相互赠送礼物。《纽约时报》说:

当尊贵的清国宾客进入将军安息地时,场面非常感人……他很虔诚地站直了身体,用极其悲伤的声音低吟道:“别了。”他的思绪回到十七年前与将军亲切会晤的场面,当时他们相谈融洽,因为他与将军一样都曾为了拯救祖国而久历沙场。

结束这天的国务活动后,这位清国使臣造访了格兰特的寓所,在那里他见到了这位卓越将军的遗孀,这是他到美后第一次带有社交性质的活动。

专程从乔治湖赶来的格兰特夫人见到李总督非常高兴。他向她充分表达了问候之情。离别时留下了纪念品,并接受了夫人回赠的珍贵礼物。

李鸿章以大清国第一名臣的身份游历欧美各国,引起各国上至皇室下至黎民的极大兴趣;他每到一个国家,人们无不争相一睹风采,争相与他合影留念,以至出现了李鸿章热。李鸿章访问欧洲也引起了日本朝野的极大关注。得知李鸿章访问结束,回国途中将路过横滨的消息时,日本天皇带着首相伊藤博文,以及陆奥宗光等大臣,早早便等在岸边,迎接李鸿章的到来。李鸿章的坐船到达横滨码头,岸上马上燃放礼炮欢迎。但李鸿章得知到横滨后,却死活不肯上岸。随行的人没有办法,只好在两艘轮船之间,架起一块木板,下面由水手托举。七十四岁高龄的李鸿章,就这样一步一挪地换了船。

《马关条约》签订后,李鸿章曾经表示“终生不履日地”。他做到了。

李鸿章的名气太大了,大清国四十年来与各国签订的条约中,几乎大半出自这个人的手笔。在各国官员中,有的官员可能不知道大清国,却都知道李鸿章,他已被世界各国公认为唯一能代表大清国的最具权威的人物。

著名欧洲雕塑家F.R.Kaldenberg在李鸿章访问欧洲不久,便雕塑了一件名为“当今天下三大老”的巨幅三人雕像作品。

该雕像排在左边的是德国首相俾斯麦,中间坐着的是李鸿章,李鸿章右边是英国首相格兰斯顿。

毋庸置疑,在西欧各国人看来,李鸿章已进入著名首相的行列。

十月中旬,李鸿章一行人众回到京师。

这次欧洲之行,李鸿章不仅“博考诸国致政之道”,还参观考察了一些国家的轮船制造业、厂矿企业,乃至一些市政设施。

您阅读的小说来自:星星小说网,网址:www.xiaoshuoxx.com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(第2页/共2页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