言官制度,最足坏事。故前明之亡,即亡于言官。此辈皆少年新进,毫不更事,亦不考究事实得失、国家利害,但随便寻个题目,信口开河,畅发一篇议论,藉此以出露头角;而国家大事,已为之阻挠不少。当此等艰难盘错之际,动辄得咎,当事者本不敢轻言建树;但责任所在,势不能安坐待毙。苦心造诣,始寻得一条线路,稍有几分希望,千盘百折,甫将集事,言者乃认为得间,则群起而讧之。朝廷以言路所在,又不能不示加容纳。往往半途中梗,势必至于一事不办而后已。大臣皆安位取容,苟求无事,国家前途,宁复有进步之可冀?……天下事,为之而后难,行之而后知。
按《庚子西狩丛谈》所述,李鸿章言至此处,以足顿地,若犹有余怒者。
光绪二十四年(公元1898年)正月,李鸿章七十六岁,蒙慈禧太后特恩,免带领引见,以示敬重有功老臣。
二
清政府被迫签订《马关条约》的消息传到北京后,康有为、梁启超发动在京应试的1300多名举人,联名上书光绪皇帝,痛陈民族危机的严峻形势,提出拒和、迁都、练兵、变法的主张。
光绪二十四年六月十一日,光绪帝颁诏天下,宣布变法维新,推行新政。
大意是:经济方面设立农工商总局,开垦荒地,提倡私人办实业,奖励新发明、新创造,凡著新书、创新法、制新器等各种有利生产发展者,即赏给官职,或给予专利;设立铁路、矿务总局,修筑铁路,开采矿产;设立全国邮政局,裁撤驿站;改革财政,编制国家预算;取消旗人的寄生特权,准其自谋生计。文教方面改革科举制度,废八股,改试策论;设立学堂,提倡西学,开办京师大学堂,下令各省府、厅、州、县,将现有之大小书院,一律改为兼习中学西学的学堂;设立译书局,翻译外国新书;允准创立报馆、学会;派人出国留学、游历。政治方面删改则例,裁汰冗员,撤销闲散重叠机构,许大小臣民上书言事,严禁官吏阻格。军事方面严查保甲,实行团练,裁减旧军,重练海陆军。
光绪皇帝光绪帝《明定国是诏书》颁布的第四天,慈禧太后便饬令光绪帝连下四道谕旨:一旨是将军机大臣、总理衙门大臣、户部尚书、帝师翁同龢以老朽昏庸罪开缺本兼各职,勒令休致,限期离京回籍。一旨是以后二品以上大员但授新职,均须到颐和园皇太后面前谢恩。一旨是署直隶总督王文韶升协办大学士,实授户部尚书、军机大臣,限期克日到京供职。一旨是着兵部尚书、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大臣荣禄署直隶总督例兼北洋通商大臣,统率董福祥(甘军)、聂士成(武毅军)、袁世凯(新建陆军)三军。
帝党一派自然不肯落后,马上就有宋伯鲁、杨深秀奏劾后党成员礼部尚书、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大臣许应骙“守旧迂谬、阻挠新政”,光绪帝马上借机下旨将许应骙革职,以此削弱后党的势力。
光绪帝为增加自己一派的力量,旋赏谭嗣同、杨锐、刘光第、林旭四人以四品衔,在军机章京上行走,参预新政事宜。
帝、后两党把京师变成了大舞台,争唱主角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