九州水脉图的流光渐渐平息,整个地下空间陷入一种神圣的寂静。李明衍缓缓走向石室的深处,那里有一面石壁,上面密密麻麻刻满了文字。
\"这是...\"阿漓走近细看,声音因激动而微微颤抖,\"这是更古老的文字,比古蜀文还要久远。\"
石壁最上方,刻着两个苍劲有力的大字——\"禹录\"。
李信也走了过来,火把的光芒照亮了整面石壁。那些古老的文字虽然形态原始,但笔画之间透着一种难以言说的力量,仿佛每一个字都承载着千钧之重。
\"我能认出一些。\"阿漓的手指轻轻划过那些文字,如同抚摸着最珍贵的宝物,\"这里记载的是...是大禹治水的完整经过。\"
她开始缓缓诵读,声音在石室中回响:
\"余禹,奉舜帝之命,治理洪水。水患之初,天地混沌,民不聊生。余行九州,观山川形势,察水流走向,历十三载,终得治水之法。\"
李明衍闭上眼睛,脑海中仿佛浮现出那个远古的画面——洪水滔天,民众在水中挣扎,而一个孤独的身影,踏遍山川,寻找着拯救苍生的方法。
阿漓继续念道:\"治水之初,余独行于天地间,虽有良策,却难以实施。后有诸部族首领相助——东夷献木石之术,西戎供畜力之用,南蛮通水性之理,北狄擅凿山之功。\"
\"原来如此。\"张苍恍然大悟,\"大禹治水,并非一人之力,而是集合了天下各族的智慧。\"
\"听下去。\"李明衍示意阿漓继续。
\"诸部虽助,仍有艰险。每逢绝境,必有奇人相助。\"阿漓的声音变得疑惑,\"有善算者自东海来,解河道分流之惑;有巧匠自昆仑至,造疏水神器;有智者不知所起,献堤坝之图...\"
她停顿了一下,眉头紧锁:\"这里的描述很奇特。禹王说这些人'如从天降,仿佛天意派来相助'。\"
李明衍的心猛地一跳。如从天降?
\"继续。\"他的声音有些急切。
阿漓点点头:\"禹王写道——'余深思此事,悟得天理。华夏之地,必为天所眷顾。每逢危难,必有贤能之士应运而生。此非偶然,乃天命所归。'\"
石室中一片静默,只有水流的声音在远处响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