翌日清晨,方南先到翰林院点了卯,便径直前往东宫。
来到崇文殿时,太子楚启明的两位主要讲读师傅,太傅刘青松和少傅张谦已经端坐在殿内等候。
两位大儒皆年过花甲,须发皆白,身着深色儒袍,气度沉静。
二人对方南这个突然插入的东宫侍讲,内心有些疑虑和不适,觉得陛下此举或许有些轻率。
方南主动向两位大儒说明了自己初步构想的教导方案:“刘太傅、张少傅,两位先生德高望重,学问渊博,殿下蒙两位先生教导,根基深厚,方南钦佩不已。”
“陛下命我侍讲东宫,实是希望我能从旁辅助,弥补殿下学识中之些许不足。在下以为,殿下之教,当文武并重,知行情合一。”
“故斗胆建议,日后殿下的课程可做如下安排。”
方南拿出一张初步拟定的时间安排表,解释道:“每日清晨,空气清新之时,由我引导殿下进行约一个时辰的体能锻炼,强健体魄。”
“上下午的时间,仍由两位先生为殿下讲授经史要义,精研圣贤之道。其他时间由我陪伴殿下,或讲解民生实务、地理兵略,或甚至……在陛下允准的情况下,适当了解民间民生。”
“晚间则留给殿下温习功课,或自由安排。不知两位先生以为如何?”
刘青松和张谦听完,抚须对视一眼,面色缓和了许多。
二人原担心方南会喧宾夺主,打乱太子的学习计划,现在看来,此子颇懂分寸,且其建议也确实有些道理。
太子体弱,对民间疾苦的了解甚少,若能把握好尺度,未尝不是一种有益的见识。
刘文正缓缓开口:“方侍讲所言,不无道理。太子乃国之根本,确需康健体魄。至于体察民情……亦需在圣贤之道指引下进行。”
“汝之安排,老夫看来,大体可行,只是这锻炼之法,需确保无虞,不可过于剧烈。”
张谦补充道:“经史之学,乃立身治国之本,时间必须保证,其余事务,皆需以此为核心。”
方南点头应道:“两位先生教诲的是,锻炼之法,我自有分寸,必以稳妥渐进为要,不耽误殿下研习圣贤之道。”
三人商讨了一番,确定了太子的每日课程表:辰时三刻由方南带领进行锻练,巳时三刻由刘、张二位大儒讲授经史,午时休息用膳。
未时至申时由方南进行实务讲解、策论研讨,申时之后,则为太子自由安排时间,适当休憩娱乐。
商讨既定,刘文正抚须道:“方侍讲,强身健体之法,老夫与张少傅倒是颇有兴趣一观,不如趁此时殿下将至,先行演示一番如何?”
楚启明在太监宫女的簇拥下来到崇文殿,见到方南和两位师傅都在,且气氛融洽,露出了安心的笑容,快步上前行礼。
方南将确定的课程安排递给楚启明看,并简要解释了不同时间段的学习内容。
楚启明听到方南要教自己强身健体,格外兴奋:“先生!您真的要教我武功吗?我要学像您那样,能骑马射箭、横扫千军!”
方南笑着说道:“殿下,习武非一日之功,需循序渐进,持之以恒。我们先从打好基础开始,只要坚持,假以时日,殿下定能身强体健,文武兼修。”
方南让太子换上了一身简便利落的劲装,来到崇文殿前宽敞的广场上。
刘文正和张谦两位大儒饶有兴致地跟了出来,站在廊下观摩。
方南教太子做一些简单的热身运动,活动关节。
然后带着太子沿着广场慢跑,看看太子的体能基础。
仅仅跑了两圈不到,楚启明就已经面色潮红,气喘吁吁,脚步虚浮,显然平日极度缺乏运动。
方南不由微微皱眉,太子的体质比预想的还要羸弱。
方南让太子停下休息,开始教授一套动作舒缓能有效活动全身、增强协调性和气力的基础拳法。
方南一边示范,一边讲解动作要领,强调呼吸配合,楚启明学得十分认真,兴致极高。
见旁边两位白发苍苍的大儒一直站着观摩,方南心念一动,对刘、张二人拱手道:“两位先生,晚辈这里另有一套拳法,动作和缓,如行云流水,最是适合年长者修身养性,长期练习,有舒筋活络、强健体魄、延年益寿之效。”
“若两位先生不弃,晚辈可一并演示,二位可在旁观摩,若觉有益,平日亦可练习。”
刘文正和张谦将信将疑,见方南态度诚恳,又听说能“延年益寿”,便点头应允。